「從沒想過可以平踩在地上走路。」51歲潘小姐在3歲時感染小兒麻痺病毒,導致左足踝變形,走路都要斜著走,飽受長繭、壓瘡的痛苦。經台東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吳欣翰進行切骨矯正及肌腱轉移手術,終於改「斜」歸正,左腳掌也可以著地走路了。
潘小姐說,得小兒麻痺後阿公阿嬤帶著她到處求醫,整骨師用兩塊木板夾住腳踝部位,包著布在火上面烤,再硬生生的要「喬」正,但10幾年來都沒有用,直到國中畢業,又在台北開兩次刀,還是沒法治好。
吳欣翰指出,透過「脛後」肌腱前轉移,將足內翻變形的力量轉為踝背屈的力量,不僅不易再度變形,也讓左腳不再垂足,也是潘小姐3歲之後第一次可以主動翹起自己的左腳踝。
神經肌肉疾病常導致骨關節變形,除在台灣已絕跡的小兒麻痺症外,頭部外傷、中風、腦性麻痺、周邊神經損傷都是常引起骨關節變形或活動障礙的原因,都可以用手術來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