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第15屆「醫療奉獻獎」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11月22日於家中安詳逝世,享耆壽98歲。他研究烏腳病,一生守護偏鄉貧病,令人敬佩。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經與曾文賓的兒子曾漢民醫師研商後,治喪期間23日起至26日中午,院內同仁及曾文賓的親朋、學生可至花蓮慈院助念堂悼念、追思。12月20日在花蓮慈院協力講堂舉辦「曾文賓院長追思會」及「曾文賓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向曾文賓在烏腳病及心臟醫學上的學術貢獻致敬。
林欣榮表示,曾文賓是台灣醫界楷模、也是人醫典範。1958年曾文賓在台大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加入台大醫學院「烏腳病」研究團隊。
林欣榮指出,流行病學專家、前副總統陳建仁曾提及當年台灣烏腳病調查研究是相當的困難,因為烏腳病人的腳都已經壞疽了,很臭很不好聞,而且病人都很受苦,「曾文賓要為4萬個人一個個做檢查,即使在今天,有很大團隊的情況下,大概也不太容易做得到像他這麼棒。」
曾文賓於1968年在「環境衛生展望」國際期刊裡面發表了一篇文章,就是烏腳病的盛行率跟飲水中砷含量的關係;他發現砷含量越高,烏腳病的盛行率也越高,這篇論文被引用超過1000次,所以當時美國環保署或世界衛生組織,就是以此資料決定飲水中的砷含量標準值,實際上要降到50個ppb(0.05ppm)以下。
林欣榮指出,因為曾文賓與台灣烏腳病研究小組的研究,也促成政府提撥8億元完成流行區域的自來水幹管工程架設,增加自來水普及率,估計當時約有4鄉鎮約15萬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