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非基改、新鮮營養的國產豆漿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農糧署一0七年開始推動學校營養午餐供應國產豆漿。南區分署轄區中小學今年訂購數量超過八十萬杯,和去年的五十萬杯相較,大幅成長六成以上,成效卓著。
農糧署南區分署自一0七年九月開始,透過辦理學校師生採豆食農教育、學校營養午餐宣導及試喝、團膳業者與乳品經銷商宣傳等方式,積極推動國產豆漿入校園。第一年訂購量約十三萬杯,去年達五十萬杯,今年訂購量預估超過八十萬杯。
二十四日上午農糧署在南市開元國小舉辦學校使用國產大豆豆漿成果記者會,國中小校長、採豆田區農友代表、國產豆漿生產業者均出席。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指出,大豆、小麥、硬質玉米等雜糧,每年進口約八百萬噸,但國產僅約四十六萬噸,超過九成仰賴進口。進口大豆來自美、加等國,運輸時間長,基因改造比例很高。國產大豆品種均由各地區農業改良場所育種或選種,屬於非基改品種,南台灣為主要產區,其中又以嘉義、台南為大宗。產地到餐桌的運輸距離縮短,因此國產大豆具新鮮優勢。不過市場價格高於進口大豆,推廣不易。為協助農友去化國產大豆,鼓勵學校營養午餐供應國產豆漿,政府針對團膳業者提供每瓶一點五元的運費補助。
開元國小校長李添旺表示,該校每週兩天供應水果,一天供應乳品。以往多選用鮮乳,現在也交替供應豆漿,學童反應良好。
農糧署南區分署今年六到十月已安排十場次,向營養午餐執秘或教師宣導國產豆漿。十一月底至十二月中將再安排十六場次,邀國中小師生前往嘉義縣新港鄉農會、台南市下營區農會、高雄市百賢農場,進行戶外採豆食農教育,鼓勵更多學校響應訂購國產豆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