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哭泣 可以緩解壓力

情緒困擾、緩解壓力、防範自殺,衛福部台北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品賢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 (台北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據統計,去年每10萬人就有6.2名青少年自殺,去年自殺防治通報高達3.5萬人,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企圖自殺。衛福部台北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品賢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 
 「哭!哭什麼哭!」李品賢指出,社會上有些既定印象,如長大了就不能哭、男子漢或爸爸不能哭、不要讓小孩擔心所以大人不能哭,這些都是沉重的包袱。事實上「哭」不一定是最傷心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被1部電影或1本書或1則故事感動,適當哭泣能放鬆、緩解壓力。
 李品賢說,常見門診病人說「我壓力大到好想哭」,他都會建議「那就哭吧,哭出來就會好很多,如果你擔心影響到別人,那就選擇一個你安心的空間好好哭一場」。
 李品賢表示,多數人以為情緒不穩定的人是自殺高危險群、自殺者通常有憂鬱症、笑嘻嘻的人就不會走上絕路、青少年自殺都因為學業壓力或被霸凌、如同放羊的小孩,常說想自殺的人不會真正尋死等,事實上這些都是迷思。自殺者的心理狀態複雜且多變,每一刻所發出的訊息都有可能是他的求救訊號,如果誤解以為是刻意展現想獲得注意而忽略,可能就會產生憾事。
 該如何辨識自殺警訊?李品賢表示,情緒異常徵象如情緒異常低沉或異常高亢、情緒起伏大、突然就哭了、改變平常親子互動的頻率,高齡者更會呈現生活無望或感到自己無用、對生活無熱情。
 他說,當面對有情緒困擾的親友,可透過「以同理心傾聽、不責怪批評、在心靈上理解對方,與對方站在一起的方式關心對方,過程中透過「心情溫度計」檢驗對方的心情健康狀態,迅速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在自己產生情緒困擾時也適用,不要給自己及對方太大的壓力,揣著溫柔溫暖的心,多給自己及他人溫暖的機會,才能避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