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公衛專家指出,根據各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無症狀個案的2次傳播力比有症狀個案減少4成2;如在台灣等低感染區,造成社區流行的可能性非常低。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9日舉辦線上說明會直播,解析新冠肺炎國際疫情現況。
他表示,截至6日,全球確診者已超過6700萬人,預計13日前就會突破7000萬人。由於美國感恩節假期出現大量旅客,造成月初新增超過100萬名確診者,輝瑞公司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申請緊急授權使用,預計最快近期1、2週內就能開始施打疫苗。
歐洲部分,英國從全國50個機構開打,針對安養院、醫護人員、80歲以上長者優先施打疫苗;俄羅斯則從莫斯科開打,以醫療工作者、教師、社工為優先施打疫苗對象。
陳秀熙說,日韓疫情持續升溫,日本每天平均新增近2500個案,韓國也將防疫等級提升至1.5級;印度疫情稍受控制,每天平均確診降至低於4萬例;土耳其將無症狀個案納入通報後,單日新增個案竄升至亞洲第2,僅次於印度,政府開始實施宵禁,並宣布提供接種中國大陸疫苗。
對於無症狀個案是否會造成社區流行?陳秀熙指出,根據蒐集各國共13篇相關研究,針對2.1萬人調查並追蹤7天以上後,發現無症狀個案平均約占17%(排除症狀前期個案),而無症狀個案的2次傳播力比症狀個案減少42%。
從上述研究,顯見無症狀個案傳播力較低,如出現在台灣等低感染區,造成社區流行的可能性非常低;不過,若出現在印度、歐洲、美國、南美洲等高感染區,就有可能造成社區流行。若無症狀個案傳播力較低,可能就需要較高的疫苗接種率,才能達到族群集體免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