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腰痛… 暗藏要命非典型主動脈剝離

 烏日林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胡珀元呼籲民眾注意主動脈剝離的情形。(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57歲賴先生,出現腹痛、腰痛的狀況,接連看了骨科、腎臟內科、胃腸肝膽科,症狀仍未明顯改善,經前往烏日林新醫院門診,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是死亡風險高的主動脈剝離引起,所幸進行複合式心臟手術,歷時7個小時後終於脫離險境。
 烏日林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胡珀元表示,主動脈剝離以發生剝離位置來區分判定,可分為A型、B型及非典型(近似A型)。A型的剝離位置在距離心臟較近的上升主動脈,致死率最高,必須緊急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術才有機會活命。B型主要發生在距離心臟較遠的下降主動脈處,致死率不如A型高;而此個案屬於比B型危險的非典型主動脈剝離,相當於A型。以CT腦斷層重組的立體圖可見,從主動脈弓的地方開始出現約7公分左右的主動脈瘤,一般來說只要最大直徑超過6公分以上,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一旦出現破裂就可能會立即致命,必須立即手術治療。
 心臟血管外科胡珀元主任表示,此個案採複合式心臟手術,先進行開胸手術後重新修復主動脈弓血管,同時併行微創血管內支架,減少手術的時賀風險,遠離生命危機,出院後恢復良好。
 醫院表示,由於主動脈剝離會因不同發生部位,產生不同的症狀,容易延誤診斷及治療。約有9成的患者會出現如撕裂般地劇烈胸痛,隨著血管內膜和中層順著血流剝離,疼痛也會由前胸移至背部或背部下方,但也有可能會出現腹痛、呼吸困難、半身癱瘓及休克等症狀。根據統計,若未能立即處理,有5成的病人會於48小時內死亡,約7成1的人會在兩個月內死亡,8成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9成1會在6個月內死亡,如有上述症狀,應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