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近來連續出包的缺失,涉及若干層面,有些涉及違反行政中立原則,有些有浪費行政資源之嫌,有些甚至恐有觸法疑慮。以十一月初爆出行政院幕僚在立法院被抓包製作反擊在野黨的哏圖而言,不但涉及違反行政中立原則,連蘇揆本人都承認「確實有些是做錯」。但面對這種領國家薪水、幫民進黨做事的「國庫通黨庫」行為,監察院至今卻仍默不作聲。
再以行政院未依法規規定舉行會議而言,十一月初立委洪孟楷踢爆蘇揆有七個法定會議超過一年未召開,之後國民黨再爆蘇貞昌有十一個法定會議逾期未舉行;日前立委陳以信再加碼爆出,依法規規定每三個月應舉行一次的經濟部「水資源協調會報」,也已近三年沒有開會。法定會議該開不開,顯示蘇揆本人及行政院團隊不但視法規為無物,甚至涉及怠忽職守,監察院至今卻仍裝聾作啞。
再以丁怡銘公然在記者會中指控商家採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牛而言,此案不僅是全然未經查證的「假新聞」,以致旋即遭到商家出面駁斥,甚至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四十六條之一「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之嫌。無獨有偶,蘇揆在立法院表示屏東信功實業很支持政府進口萊豬政策,也立刻遭信功聲明反駁,證明蘇揆所說的是「假新聞」。丁怡銘、蘇貞昌信口開河,以政府力量損人商譽,監察院至今卻仍置若罔聞。
儘管行政院長、行政院發言人接連爆出製造「假新聞」,但蘇揆本人對查辦他人製造、散布「假新聞」卻不遺餘力。據統計,二0一一年至二0一七年,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法辦的案件合計僅五十一件,但去年暴增到一百五十一件,今年更已逼近三百件;不過,這些遭到移送的案件中,不罰的件數卻遠多於遭到裁罰的件數,可見移送「假新聞」案有失之輕率之嫌。
甚至,這些不罰的案件中,不乏因「蘇貞昌出面駁斥為假消息」、合理評論而被移送的案件。面對這種恐生寒蟬效應、有浪費檢警調辦案資源之嫌的「查水表」行為,監察院卻悶不吭聲。
再回到發票上的行政院統編問題,丁怡銘的說法是行政院同仁的「習慣」,蘇揆的說法先是「有人多事」,之後改口說「多事」的是他自己。且不論蘇揆的說法如何「峰迴路轉」,面對蘇揆、丁怡銘私人購物卻打上行政院統編這種「習慣」、「多事」,監察院不該查一查行政院相關負責人員是怎麼和丁怡銘養成這種「習慣」?這種「習慣」有沒有用在丁怡銘購買其他私人物品?何以處理蘇揆的財務還敢這麼「多事」?蘇揆購買其他私人物品時有沒有這麼「多事」?
儘管監察院內目前也因洩密案而紛紛擾擾,但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監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會之工作…,注意其是否違法或失職」。面對行政院接連出包,難道職司澄清吏治、整飭官箴的監察院還要坐視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