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中出現幾座歐洲名城,街上火樹銀花,宛若繁星降世,提醒人們又是聖誕季節了。可惜歐洲疫情再度趨於嚴峻,巴黎等地紛紛封城,空蕩的市面形同鬼域,一街街的璀璨燈飾恐怕只有西風獨自涼了。
2019年11月底,女兒夫婦利用感恩節長假前往中歐旅遊,邀請我們同行。當時我心裡有點疙瘩,覺得冬日遊覽歐洲不啻找罪受。禦寒的衣服自然帶足了,全副裝備下,白天沐浴著陽光尚感溫暖;夜晚則寒氣襲人,溫度降到冰點左右,冷風刮面。正懷疑我們這群人趕著歲末年終來歐洲,是否頭腦有病,眼前一處處的繁華輝煌改變了我的想法—-聖誕市集確有可觀,難怪旅行社以此招徠遠方來客。
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音樂之都維也納、莫札特故鄉薩爾斯堡,到捷克第一大城布拉格,我們去到的每一座城市,大一點的街道兩側建築,都騰空懸掛著一排排亮麗的燈飾,有各種花樣,力求不與其他街道雷同。每一棟建築物也張燈結綵,打扮得花姿招展。行道樹都裹滿了閃亮的小燈,不僅是它們迎接聖誕的華服, 也是蕭瑟冬夜裡的一襲暖袍。整條街望過去,真是華彩照眼,喜氣紛揚。
至於古老宏偉的大教堂,本就器宇軒昂,氣勢非凡,聖誕裝飾富有濃郁的宗教韻味。有些教堂,如布達佩斯的聖史蒂文斯,正面外壁似一面露天電影院的巨型屏幕,幻燈機打上不斷變換的色彩和圖樣,配上聖誕頌歌,懾人氣勢,彷彿天國將臨。
捷克、匈牙利、奧地利三國在歷史上恩怨糾葛。當前奧國疆域雖已大幅縮水,但仍展現金粉世家的泱泱餘韻。匈牙利和捷克在歷史上則是長期受氣包,小國寡民被周圍包括奧地利在內的強國持續霸凌侵略,又曾受到共產政權的高壓統治,經濟失敗元氣大傷,迄今仍在苦苦追趕。從建築和都市格局,可以看出三國的實力差異。雖然國際宿怨歷歷在書,三國文化卻彼此影響,最明顯的共同特質表現在餐餚上,已經「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難以劃清歸屬。最好的例子是以紅色甜椒粉(paprika)做為調味料燉出的古拉須(goulash),裡面可以放進各種肉和蔬菜。有些古拉須湯汁多,像羅宋湯;多半的古拉須燉至湯汁收乾。它本是匈牙利草原馬札兒牧民的傳統飲食,起源於公元9世紀,但布拉格導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告訴我們,是捷克人,讓這種燉肉達到盡善盡美地步。三國嗜食的肉餃(dumpling),無論個頭和內餡,都和義大利餃子不同。三國民眾也特別愛吃鴨肉和豬肘,這點倒和中國人相似,所以我們在中歐吃得非常習慣。
晚餐後,來份維也納馳名世界的細緻甜點,一天就無所憾恨了。首選是薩赫蛋糕(sachertorte), 兩層巧克力中間有濃郁的杏子醬,蛋糕上面的巧克力糖霜香醇,入口即化如冬日的初雪,清新微涼。喜歡蘋果的人可以選奧地利著稱的維也納蘋果捲(Apfelstrudel),厚實的蘋果片帶著秋收的鮮甜,它同樣源自匈牙利。
吃飽後再度逛街,欣賞聖誕燈飾,繼續漫步聖誕市集,或者,在溜冰場上一展冰上英姿。維也納市政廳前的溜冰場是我見過唯一建立於樹木間的冬日冰場,穿梭其間儼然林中仙子。
如果你又餓了,不妨向路邊小販買一條剛出爐的煙囪糕(chimney cake)來當消夜。這種將麵皮包在圓柱體外圍,置於炭火上轉動烘烤,再抽掉圓柱體成為管狀中空如同煙囪的甜食,從布達佩斯到布拉格,一路陪伴我們的中歐行旅,成為記憶中永難忘懷的一道甜味。
告別中歐,匆匆又是一年。今年新冠肆虐全球,旅行成為奢想,禁閉家中不禁懷念起遙遠的異國──華燈彩飾或許依然閃爍街頭,但昔日熙來攘往,笑語喧嘩,香氣四溢的聖誕市集,今冬卻帳篷空蕩,遊人止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