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攝)
海東國小在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輔導團隊、台科大教授黃國禎、央大教授施如齡、南大教授黃意雯的輔導下,積極發展以PBL為基礎的主題跨域課程,課程從智慧城市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目前已研發暗蟬機器人、守護家園、救難英雄、禹神同行等課程模組,校方也大方辦理公開觀課及到偏鄉學校推廣分享。
海東教務主任洪駿命表示,海東的數位學習深耕課程,已從主題分科跨域發展到主題協同跨域,此次公開觀課內容有減少淹水災損、最佳避難路徑兩個課程。
擔任減少淹水災損授課老師林慧珊、徐佩祺提到,在智慧家園課程中,學生透過討論來擬定方案來實作減少淹水災損的裝置,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可以得知當發生淹水的時候,地勢低窪的地區會準備水閘門來抵擋水勢的入侵,然而在移動水閘門的過程中是費力且不便的,加上淹水的發生的時機也不見得能夠即時應變,因此學生嘗試利用科技的方法,想讓水閘門除了能自動化外,還能提前示警讓居民有時間可以應變,減少淹水帶來的影響。
最佳避難路徑授課的王怡方老師表示,該課程是以家居陪伴型機器人為案例,讓孩子學習AI人工智慧及機電運作原理。在這次觀課中適當安排教學場地,學生不但觀察了循跡機器人的運作原理,了解循跡背後的用意,並嘗試使用積木語言描述機器人行動,賦予機器人具有判斷路線的能力。
(記者施春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