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背痛 竟是主動脈剝離

醫師黃啟元表示,主動脈剝離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高血壓,患者須嚴格控制血壓。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中年男子因突發性背痛與背部緊繃至按摩店紓壓仍無法改善,就診時已出現意識不佳、說話不清、左側肢體無力等症狀。檢查診斷為甲型主動脈剝離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經藥物治療取代手術,控制血壓與腦壓後順利出院。

成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黃啟元指出,甲型主動脈剝離所引起的腦中風,因動脈剝離關係,其控制血壓的目標與血栓阻塞所引起的腦中風不同。一般血栓阻塞所引起的腦中風,容許的血壓較高,以利維持腦部循環;而甲型主動脈剝離所引起的腦中風,容許的血壓則不能太高,以防動脈繼續剝離。通常,甲型主動脈剝離有突發猝死風險,在臨床上屬於急症,需評估緊急手術修補。

黃啟元說,主動脈剝離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高血壓,患者必須嚴格控制血壓;另患有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者也是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族群。除上述危險因子,一般民眾亦需警覺突發性背痛。不管任何型態的腦中風都需觀察是否有腦水腫與腦壓上升等急性併發症,急性期過後亦需克服漫長復健之路。腦中風最大的問題在於失能與後續照護;根據統計,患者每10人中有7人無法再從事原有的工作,有5人需家屬協助照顧,更有2人癱瘓臥病在床,對於家屬的壓力負擔不小。

他說,腦中風的發生,與三高、不健康飲食、不良生活型態有關;透過戒除菸酒、均衡飲食、體重控制、規律運動,輔以定期健康檢查,能有效降低腦中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