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現今大眾飲食習慣改變,糖尿病罹病風險也逐年攀升。台師大團隊開發居家型呼氣偵測器,當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逾一定標準時,可能代表血糖濃度也上升,提醒檢測者盡早就醫評估,盼未來能取代扎針滴血的侵入式檢測。
目前糖友在家自我測量都需扎針滴血檢測,侵入性檢查不論程度輕重,當事人感受到的壓力總大過於非侵入性的檢測。然而,台師大化學系教授林震煌開發「即時呼吸商感測泛用型技術」,嘗試運用即時的檢測方式,讓患者透過吹氣,分析其二氧化碳及殘氧含量的相對濃度,即可評估血糖高低。
林震煌指出,根據醫學數據顯示,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偏高時,呼氣中的丙酮濃度也會上升。最初研究團隊採用氣相層析質譜法,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呼氣檢測丙酮值,但氣相層析質譜儀儀器體積龐大,且丙酮較不易檢測,不利於患者自我檢測。
研究團隊成員、台師大研究生王昱翔說,在研究更多資料後發現,當血液中的血糖上升時,呼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會上升。因此,團隊就聯想到可檢測呼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來評估血糖高低,當二氧化碳濃度高於一定標準時,可能代表血糖濃度也上升,可作為警訊,提醒檢測者盡早就醫評估。
林震煌表示,呼氣偵測器檢測數值僅提供參考,是否真有糖尿病等問題,仍須由醫師進行專業評估;未來也希望蒐集更多樣本,透過大數據測試,以完善儀器的正確性和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