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萍珊∕南科報導
文化部長李永得八日前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視察,對於歷時二十多年,發掘出土物件高達八百多萬件深感驚嘆。李永得期許南科考古館擴大博物館研究量能,開展系統性的跨國合作,尋找台灣與世界連結更多的證明。
南科考古館指出,搶救南科遺址過程中,考古團隊發掘許多「台灣第一」的出土遺跡,包含距今約五千年的「大坌坑文化人」,其身高和體型與現代台灣人相去不遠;同樣出土自大坌坑文化南關里遺址的「台灣第一狗」,其中兩具狗遺骸骨架完整,且擺放方向皆與埋葬人體的方向相同,研判生前與其主人有密切關係,可能被視為社群成員相待,也是現今台灣最早養狗的證據。
館內展出出土於南關里東遺址的「台灣第一米」距今五千到四千三百年,更是台灣目前發現最早人工栽培稻米、小米的紀錄,顯示台灣史前居民可能在五千年前便已懂得人工栽培稻米與小米,不再侷限於原始的採集與狩獵。
南科考古館表示,一月二十九日起推出特展「牽手平埔:台灣南部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文化特展」,結合館藏的考古出土遺物與平埔族群典藏文物,呈現平埔族群的文化變遷,歡迎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