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 克拉芙特畢業之旅的泡沫效應

綠營人士以為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克拉芙特(右)訪問有助於台灣參與聯合國純屬幻想。(路透,資料照)

呂志翔

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克拉芙特將於十三日訪問台灣,這項訪問如推前一年、甚至美國總統大選前進行,意義將大不同,現在川普政府只剩寥寥數日,尤其在六日的「國會暴亂」之後,川普總統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幾乎蕩然不存,各國嚴厲譴責,美國內閣官員與白宮幕僚紛紛求去,唯獨台灣依然糾結,凸顯了台灣外交的僵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六日針對香港問題發表聲明時,最後宣布克拉芙特將訪問台灣,肯定台灣展示了一個自由的中國所能達成的成果。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次日發布新聞說明克拉芙特的台北行程,並強調此行將強化美國對台灣國際空間的堅強支持,符合美方由「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對台「六項保證」指引的「一個中國」政策。

除了當前美國政治背景、氛圍及時機都不適合外,克拉芙特的臨去秋波不但沒有實質意義,只會造成泡沫效應。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政府毫無顧忌押寶川普,民主黨歷歷在目,民進黨政府如何脫離「川普陷阱」,修補、加強與拜登政府的關係這才是導正台美雙邊關係的關鍵,民進黨卻反其道而行。

克拉芙特訪問的重點在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她十四日談話主題為「台灣對國際社會的傑出貢獻及台灣有意義與擴大參與國際組織的重要性」。但美方卻又要凸顯訪問符合一中政策,所隱藏的意涵就是,即使川普及蓬佩奧到最後一刻仍然狂打「台灣牌」來反制中共,但也無意挑戰一中紅線。而在一中框架下,美台非官方關係難以提升,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障礙無法突破,綠營人士以為克拉芙特訪問有助於台灣參與聯合國純屬幻想、空談。

另一方面,川普外交政策最大失敗之一就是極端的「美國優先」政策,拒絕承擔國際領袖責任,退出國際組織,使美國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日趨式微,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及區域經濟整合節節敗退,與美國的支持力道多少有關。川普政權剩下最後七天,克拉芙特卻要在台北暢談川普政府堅強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只會予人突兀之感。

克拉芙特對台灣的真誠友情不容懷疑,她去年九月打破外交禁忌,與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共進午餐、進行「歷史性」會晤。但不可否認的是,訪問最佳時機已過,再考量克拉芙特的個人背景,這次訪問也難有任何後續效應。克拉芙特進入外交界主要是因為「政治酬庸」,她擔任駐加拿大大使十五個月內,有三百天不在駐所,平均每週往返美加一次,引發相當爭議;她擔任駐聯合國常任代表也不如前任海莉擁有「內閣層級位階」,而台北部分人士誤以為她是「部長級」官員,實際上,她對外交決策影響力有限,未來在美國外交界、學術界也難有重大聲量。

克拉芙特訪台的背後推手是蓬佩奧,他一手打造了美國全面反中策略,台灣是其中重要籌碼,即使到最後一刻,他仍不斷透過台灣挑戰、激怒中共。台美軍政對話、克拉芙特訪台、以及公開宣揚川普四年任內出售台灣一百五十億美元等都在彰顯他的反共立場,取得共和黨內的正統地位,累積進軍二0二四總統大選的政治資本。

美國政治評論員表示,川普在位一天,美國就不得安寧,似乎也適用於台美關係及兩岸關係。民進黨政府在熱烈歡迎克拉芙特之際,更應嚴肅思考如何加強與新政府的關係,這才是當務之急。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即時

巡查農地遲未返家 田寮婦人疑遭暴漲溪水沖走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67歲...

扮鐵路工偷電纜 再犯被逮正著

本報綜合報導 台鐵花蓮臨港線為貨運支...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