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二0二0年為嘉南大圳開工百年、二0二二年為曾文水庫完工五十年,市府、經濟部水利署、台灣歷史博物館十五日舉辦三方跨域結盟活動,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將聯手推廣「嘉南水文化」,展現對水文化的關懷與未來展望。
簽約儀式於市府舉行,由市長黃偉哲、台史博代理館長楊仙妃和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共同簽署,將進行資源共享、串聯與合作,發揚嘉南水文化。
黃偉哲表示,嘉南平原水文歷史豐富,孕育出嘉南平原文化,日後在教育、觀光或學術研究,建構合作平台。嘉南平原為台灣面積最大平原,地勢東高西低,涵蓋雲林、嘉義縣和嘉義、台南、高雄市,人口稠密,平原內有濁水、北港、八掌、急水、曾文、鹽水及二仁溪等溪流所沖積的肥沃土壤,過往多依賴天雨的「看天田」。
日治時期,八田與一帶領台、日工人,一九三0年通水啟用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水利系統,搭配三年輪作、農業改良,嘉南平原穩定供水後,成為良田千里、物產豐饒的台灣穀倉;台南市內共有七座水庫,承擔嘉南平原民生用水、灌溉用水、防洪、發電、觀光等重任。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今年十月將完工的隆田文化資產園區為四鐵共構,包括台鐵、鹽鐵、糖鐵、水鐵,所謂水鐵乃昔日興建烏山頭水庫時,從隆田車站搭建臨時鐵軌,將大型機具運送至烏山頭工地,另將舉辦麻豆大地藝術季。文資處先前也推展「水圳教育聯盟」,昨日在現場也展現如官田國小等校推動嘉南大圳主題課程成果;台史博館呈現「鄭仔寮思想起|曾文溪口生活地圖」及「曾文溪定堤水利圖」;水利署近期出版《青暝蛇物語:從曾文溪到南方水學的100個鏈結》,以「南方水學」高度,展現在地人文關懷。三方也將合作推出「曾文溪流域水文化」及「曾文水庫完工五十周年紀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