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專家建議,中、西藥或食品,吃進身體都一視同仁;對各種藥膳補品,食用前要注意內容、用量及頻率。
對慢性病患而言,除了遵循醫囑按時服藥之外,最重要就是「注意用藥安全」。秋冬進補民眾常吃藥膳,當西藥遇到中藥是否會產生影響?
對此,中醫大學藥學系教授侯鈺琪表示,坊間存在一種說法,認為中藥和西藥不同,即使都吃也不妨礙,這是偏差的觀念。從身體的角度來說,中、西藥與食品並無差別,全是外來物。
因此,中藥、西藥同時服用,可能使藥效打折或加重,影響到用藥安全。像吃藥時應避免與葡萄柚汁共服,主要是因為葡萄柚汁含有影響肝臟代謝和藥物運送蛋白的成分,使血中藥物濃度過高,引起藥物不良反應。
侯鈺琪提醒,中藥裡也有與葡萄柚類似基原的藥材,如枳實、枳殼及化橘紅,當藥方中有此類藥材,就應避免與西藥併用。
冬季來臨,民眾喜歡各種藥膳補品,侯鈺琪建議,食用前要注意「內容」、「用量」及「頻率」。以當歸鴨而言,其中的當歸、川芎都是活血類的中藥材,當它們與抗凝血藥併用時,可能增加病人出血的風險。因此,鴨肉可以淺嘗,湯建議不要喝,享受香氣即可,才可避免副作用的風險。此外,食用頻率也是關鍵,再好的東西也不要常吃或過量。
食藥署提醒,若對服用的中藥或食材有疑慮,可在領藥時諮詢藥師,評估是否適合一併使用,才能確保用藥療效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