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10年前成立南台灣首個「帕金森氏病中心」,迄今完成82例「動作障礙深腦部刺激術手術」,病人都有相當滿意的治療效果,院方19日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分享這項成果,病人感謝院方治療與照顧,說到激動處不禁潸然淚下。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副院長陳武福上午偕主治醫師石富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兼帕金森氏病中心主任張永義、主治醫師陳盈發等人舉行記者會,會中也邀請2名病人分享治療成果。
張永義表示,帕金森氏病中心是結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麻醉科、神經放射科、精神科、復健科、核醫科、社會服務課等團隊配合,對於動作障礙疾病的診治、深腦部刺激術手術前評估,手術進行及術後的調控,都有一整套完整照顧。
張永義指出,該中心迄今已完成82例「動作障礙深腦部刺激術手術」,病人都有相當滿意的治療效果,近年來更將深腦部刺激術應用在難治型肌張力不全症,也有不錯成效。
陳武福副院長說,運動障礙的疾病就像枷鎖,框著病人無法正常的活動,甚至無法自行料理生活,深腦部刺激手術可以翻轉病人的人生,恢復正常的生活,更可以協助患者返回職場。
20歲的王先生,13歲起就出現肌張不全症狀,病情逐漸惡化到軀幹背部及脖子嚴重向後彎曲,連行走都有困難,藥物也無法改善,迫使高二時休學。
王先生2年前進行腦部刺激術,接受晶片植入治療,術後嚴重肌張力不全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如今已可以自如行走,生活也能自理,回到學校完成學業,目前已進入職場工作。
40歲的陳姓男子是在32歲時出現動作遲緩僵硬症狀,後續進展到走路驅幹會往後仰,被診斷為肌張力不全及巴金森症候群綜合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並引來路人異樣眼光。
陳姓男子2年前接受深腦部刺激手術治療,經由電刺激的調整後,現在已重回職場,走路不再需要輔具協助,大大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