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旬李太太於子宮內膜癌手術後,出現下肢淋巴水腫,左腳掌至大腿腫到約右腳2倍大,腿部皮膚變得粗厚與乾燥,有緊繃感並伴隨癢的症狀,外觀嚴重改變也影響到行動。
奇美醫院婦產部醫師林俊宏指出,李太太是非常典型的子宮內膜癌淋巴廓清術後併發症。子宮體癌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超過9成的子宮體癌屬於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高熱量高油飲食、賀爾蒙因素(如初經早或停經晚、更年期服用雌激素等)、第2型糖尿病等。病人在不生育的考量下,醫師會建議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主動脈淋巴腺等,再依化驗結果確立病人的癌症期數,以準確預後並確定適當的治療方法。
林俊宏表示,許多子宮內膜癌病人接受全面淋巴結廓清術後,恐有淋巴水腫、下肢淋巴無法回流導致腫脹等副作用;研究顯示,淋巴結廓清術對早期子宮內膜癌病人,治療上可能無太大益處;若過度清除淋巴結,對病人後期的生活品質可能有極不良影響。
「前哨淋巴結造影術」是目前較新的治療法。前哨淋巴結是與腫瘤連接的前端淋巴結,當病人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時,前哨淋巴結常是主要轉移處。將造影劑注入腫瘤周遭組織,沿著淋巴管前進,運用螢光反應讓前哨淋巴結變亮,醫師據以精準切除化驗辨識子宮內膜癌是否轉移至淋巴系統,不必將所有淋巴結全面移除,降低淋巴水腫、淋巴囊腫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