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從裱畫師到書畫家——我所認識的張夢陽

文/王壽來 圖/張夢陽

以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來創造個人的世界,無不需要勇氣。

——美國二十世紀藝術大師歐姬芙

聞台北「聞名畫廊」主人張夢陽兄將舉辦個人一生中首次書畫展,對不少跟他不熟的人而言,或許心中不免嘖嘖稱奇,認為一位長期經營字畫裱褙及買賣生意的業者,如何能以「石破天驚」之姿,敢將自己的作品公諸於世,讓社會大眾品評呢?但對跟他時相往還數十寒暑的筆者來說,這應非張君突發奇想之舉,而是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結果而已。

回顧以往走過的漫漫世路,雖說歲月無聲,塵緣似夢,但在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日子裡,仍有不少難得的情誼與令人佩服的身影,早已沉澱於心底,難以拋撇,而夢陽兄百折不回、力爭上游的奮鬥故事,正是其一,也著實讓人應證了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左拉(Émile Zola)的名言:「藝術家不能缺少天分,惟若少了努力,天分亦將不值一文。」

講起我跟夢陽、素蓮賢伉儷的人生步履能走在一起,與其說是偶然,毋寧說是必然,打從年輕時起,我就是書畫迷,行有餘力,逐漸走入收藏的文物世界。猶憶有一年,《中央日報》副刊主編詩人梅新,邀我跟黃天才先生、郭良蕙女士座談業餘收藏心得,後來並以南宋詩人陸游的名句「人間萬事消磨盡,唯有清香似舊時」為標題,大幅刊出三人對談的實況,由此亦可略知當年我

收藏如癡的情形。

彼時,家住台北的舊書集散地牯嶺街,距離位於台師大對面的「聞名畫廊」,步行不過十來分鐘,我經常在下班吃過晚飯,華燈初上之際,信步溜達到店裡,一面品茗聊天,一面觀賞壁上掛著的名家字畫,就畫論畫,高談闊論,好不快意。那時我就已默默察覺到,夢陽兄終非池中之物,以其不過而立之年,對近代書畫家生平、創作風格、筆墨特色等文史知識,無不了然於胸,甚至對鑑別古今書畫真偽優劣,也能明察秋毫,表現獨到的專業眼力。

近十多年來,夢陽兄的鴻鵠之志,畢見展露。每日他閉門潛心讀書、作畫、臨帖、寫字,動輒十數小時,其用功之勤,著力之深,簡直已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至於畫廊的生意,他乾脆全然放下,仰靠賢內助素蓮一人負責打點。平時上門的客人想要見他一面,也不容易,因他日夜埋首創作,餘事早就無暇顧及。

如今筆者得閒仍不時登門寒暄,每每見牆上掛著夢陽兄的近期力作,先睹為快之餘,深深感受到以「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一語,尚不足以形容心中的嘆服。就拿其書法作品來說,筆勢或蒼勁沉著,或貌拙氣酣,或堅實渾厚,在在顯示出其運筆精妙,天趣溢發,已然自成一家筆墨。

事實上,也就是出於書法造詣的精湛及構圖的需要,夢陽兄的水墨創作落 「窮款」者極少,作品中幾乎張張皆有題識,而且喜寫長題,內容包括創作緣由、典故闡釋、生活記趣、社會諷喻等,不一而足,讀來親切有味,如聞畫家親自娓娓談心,如是非僅拉近了與觀者的距離,也讓一幅原本靜態的平面創作,變得更為生動立體。

他雖非科班出身,但早年習畫時遍臨近現代名家墨跡,心摹手追,浸淫日深,根基也益為穩固,復因水墨大家鄭善禧老師二三十年來,幾乎每週固定前往畫廊「報到」,在女主人素蓮的隨侍招呼下寫字作畫,畫廊牆面上常掛有鄭師的精心之作,近水樓台,夢陽兄無形中遂成為其私淑弟子,且在創作的畫技與風格上深受啟發。

儘管如此,夢陽兄的畫作不走傳統國畫的老路子,而是別闢蹊徑,力求跟自己的生活緊密扣合,無論在取材、構圖、賦色各方面,皆散發著本土民間的生命力,予人一種回味盈頰的溫暖感覺。

走筆至此,猛然想到,夢陽兄以一個裱畫師的出身,自學成為一位實至名歸的藝術家,其艱辛的程度足可與田間莊稼「由苗而秀,由秀而實,始得秋成」的過程差堪比擬。教人不禁聯想起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所說的那句名言:「如果你聽到自己內心說,你不能畫畫,而你仍毅然決然畫下去,那個聲音終究會默然不語。」

更讓人感到難能可貴的是,一個人能走出原本似已命定的格局,勇於在藝術的道路上堅毅前行,縱然跌跌撞撞,最終還是找到自己生命的落腳處,活出人生的精彩,如此說來,是不是已能回首無憾,不負此生!

即時

缺維生素B1 引發魏尼凱氏腦病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60歲陳姓婦人...

25%成人高血壓 逾65歲患病率過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高血壓是引發各...

人美心也美!女童偷溜出門 暖心女警助返家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土...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