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9歲男性過去曾有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升高病史,但沒有不適就沒再追蹤。去年底因排尿困難就醫,PSA高達271.33ng/ml,肛門指診摸到明顯腫塊,超音波也發現攝護腺巨大且邊緣不平整,經切片診斷為攝護腺癌。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PSA是攝護腺細胞產生的一種蛋白質,正常情況下會小於4ng/ml。研究指出,當PSA介於4~10ng/ml,25%有攝護腺癌;大於10ng/ml,更有50%有攝護腺癌。不過,攝護腺切片確診為攝護腺癌患者,仍有15%的PSA小於4ng/ml。周固說,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當PSA大於2.5ng/ml應特別注意並追蹤
但PSA升高不一定就是罹癌,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PSA數值,像是年齡、攝護腺大小、尿路感染、攝護腺炎、攝護腺受傷、會陰部遭撞擊、接受內視鏡檢查及手術等,都可能導致PSA短期或持續的升高。周固說,有些人在健檢前射精,或有騎車、騎馬等活動,或跑馬拉松,都可能導致PSA短期或持續升高。
周固強調,攝護腺癌不能只看PSA,當發生PSA數質異常時,最好進行相關檢查,像是透過肛門指診以了解攝護腺大小、有無壓痛及硬塊,以及攝護腺超音波或磁振造影辨認攝護腺大小、變化及邊緣狀況。另外,透過針刺切片可檢查是否有癌細胞,但切片沒有不代表一定沒有,仍要積極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