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舉辦全球中小學網路創新學習模式觀摩競賽,計有九十八支隊伍參賽。台灣兩團隊獲獎,其中台南西門實驗小學針對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氣候變遷,提出智慧漂浮島解決方案。設計出監測空氣品質的智慧屋、綠能發電的太陽能追日、海水淡化、農作物自動澆灌、偵測風速的防災警報等五大生活應用模組,表現亮眼。
為強化中小學生的數位素養、提升英語能力,教育部以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推動計畫,委由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林奇賢團隊,建構亞太經合會國際虛擬學校APEC Cyber Academy,開辦二0二0全球中小學網路創新學習模式觀摩競賽。計有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越南、印度、日本、烏克蘭、中國香港、台灣等九十八支隊伍、六百五十八名中小學生參與。
活動在網路平台進行為期十週的全英文課程,使用的四門國際網路專案式合作學習課程均由國內中小學設計。包含台南市西門實驗小學「如何因應氣候變遷」、高雄市文山高中「如何提供昆蟲友善環境」、台中市葳格高中小學部「如何以益蟲建立永續環境」、彰化縣鹿江國際中小學「性別平權:奧運中的女子選手」。不僅展現台灣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也深化中小學國際交流,讓中小學生與世界接軌。最後評選出八個優秀團隊,包含菲律賓四團隊、印度兩團隊、台灣高雄市文山高中及台南市西門實驗小學。
高雄市文山高中學生從自家果園發現荔枝椿象的環境問題。透過訪問親友、上網與各國學生討論,找到解決誘捕荔枝椿象的方法,製作出荔枝椿象誘捕箱。位於台南安平的西門實驗小學,則以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氣候變遷,提出智慧漂浮島解決方案。
林奇賢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外部分學校關閉,但觀摩競賽期間,各國學生仍積極參與,在線上課程熱烈討論,並以視訊分享心得、成果。總計產出七百三十八件精彩的多媒體作品,全球超過兩萬人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