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廖爺爺15年前輕度中風,左半身手腳無力,長年下來,出現拇指、食指、中指有麻木情形,拿東西經常掉落,生活更不方便,求診台中醫院復健科,神經傳導檢查發現,原來是腕隧道症候群,醫師以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增生注射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持續接受門診治療。
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張子玲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通過手腕時,產生神經病變,進而引發相關症狀。典型症狀包含掌側拇指、食指、中指到一半的無名指麻木,麻木現象在夜間睡覺時更明顯,有的病患會將手掌甩一甩,減輕麻木感,拿取物品時也會容易掉落,並有難以使力的狀況。
張子玲說,腕隧道症候群不一定只在慣用手才會發生,雙手都有可能得到,容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的族群,包括常常反覆使用手部及手腕的人,如長期使用電腦者,又稱為電腦手,另外像是手腕創傷,本身有系統性疾病容易合併神經病變者,如:糖尿病,肥胖等也是腕隧道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張子玲建議,依嚴重程度,治療方法除了避免反覆使用手腕、接著就是使用適當護具、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等。另外,病人在家也可執行神經及肌腱滑動運動,改善症狀。如果保守治療無法改善,可採用新興的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增生注射治療,也是效果不錯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