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繭居雜記

疫情繭居中的雪景,寧靜冰潔,別有一番意趣。

■李燕瓊

長達一年的繭居,努力讓自己安居更簡單的時光,和知足不奢求的生活。

德國疫情有增無減,久未「說國語」的我,不自覺地會對著自己說上話,為什麼?

怕閉門太久自閉了啊!說甚麼?就即興說嘍!心血來潮就朗朗幾句詩詞:「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算是複習功課。

有天,鄰居按門鈴,只為告訴我們「樓梯間不需要戴口罩」,正要開口解釋「家醫叮囑我們出門就要戴口罩,保護我的敏感體質」,但被先生眼神制止,我只能按耐住委屈走開,讓先生去面對鄰居。

 德國政府已經規定:即使在街上也要戴口罩。放眼望去,也只有我們在戴;我們可以理解你們要「不戴口罩」的自由,我們也該有「戴口罩」的人權吧!

我們待人一向「溫良恭讓」,也無意批評鄰居,但這樣刻意被關心,我頗難過,賭氣回到電腦前,老天爺示現給了我這句話:「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這是民初才女林徽因的名句之一。果然是先知,半世紀前就「預見」了我的沮喪,給了我真誠的答案。

先生安慰我:德國人需要學習更多的尊重和同理心,就是因太自我主義,所以疫情無法控制,大家也都還在適應戴口罩的不方便。幾次被陌生人粗魯地告知「街上不需要戴口罩」,我們都回以謝謝。所謂的「自由」,是以不妨害他人的自由為自由,我們心安理得。

我不想批評那是自私的行徑,因為:任性凌駕了人性,自我凌駕了專業與事實;或許幾年後他們會懂,就像台灣堅強走過SARS的寶貴經驗。

這一年,的確活得夠「堅強」,努力安頓好老天爺給的一些小病痛的身心,相較於染疫者的巨大苦痛,微小的不如意算甚麼?不就是讓我感同身受領悟「原來我很幸運」,還能自由順暢地呼吸著;看著德國政府不夠果斷的防疫政策,和不少百姓荒腔走板的抗議,不禁小小驕傲起台灣人的自律和團結合作的防疫精神,更感恩令大家安心與託望的第一線上的醫護們。

今年的雪下得比往年多又厚(希望瑞雪兆豐年啊),溪水應該結冰花了,冒著冰寒落水的險,戰戰兢兢地去溪邊拍了些雪冰晶和冰花,純潔、清透如鏡…,清新冷冽寧靜著,彷彿已臻禪定化境;有像水晶珠鍊的冰鈴鐺、白玉芭蕉扇的冰瀑布、展翅的仙女或小天使,大鋼牙的冰齒,暴龍側嘴牙齒的大冰棒,大家閨秀的冰垂簾…,看著拍著,竟然想念起客家美食的水晶餃,天哪!也長得太像了!

 

春天即將到來,想念童年春節濃濃的舞龍、鞭炮、鑼鼓聲和紅底金字的春聯了。

2021牛年,希望它發揮強硬的牛脾氣,莫辜負全球「牛轉新運」的期待,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過著平安如常的好日子。(寄自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