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嬤駝背嚴重 骨鬆作怪

醫師洪柏聖說,養成運動及曬太陽習慣可練肌耐力及平衡感,減少跌倒風險,也可讓骨質常保健康。(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82歲蔡姓阿嬤獨居鄉下,平時種菜煮飯可獨立料理生活,近年來,身形愈顯駝背且有背痛情形,漸漸無法長時間行走及做家事。就醫發現12胸椎及第3腰椎壓迫性骨折,為陳舊性疾患,並查出蔡姓阿嬤有嚴重骨質疏鬆症,懷疑骨折與骨鬆密切關係,給予藥物治療並持續追蹤。

郭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柏聖表示,骨質疏鬆症已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流行疾病,值得關注。

骨質疏鬆本身沒有直接症狀,一旦引起骨折,往往造成沉重的生命負擔,堪稱是「沉默的殺手」,統計有1∕3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也約有1∕5的風險。發生骨折之後,會因為疼痛、失能及長時間臥床等狀況,而發生許許多多的併發症,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及憂鬱症,甚至死亡。

洪柏聖說,預防骨質疏鬆很重要,不論從年輕到老年,必須養成運動及戶外曬太陽的習慣,除了維持身體有合宜的肌耐力及平衡感,減少跌倒風險,更可以讓骨質常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適度的攝取鈣質及維生素D3也是讓骨質保持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另外,停經後的婦女、70歲以上男性及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藥物使用、身體疾病等),建議到醫院接受骨質密度檢測,利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骨質密度的狀態,再由專業醫師給予適當的衛教及治療。

他說,利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骨質密度數值若小於-2.5,就需要用藥物治療,若大於-2.5的輕微骨鬆則可利用飲食和運動,包括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3來改善骨頭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