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新冠肺炎疫苗議題,公衛學者指出,今年預估生產30億劑,以達群體免疫的7成接種率估算,全世界要2022年底才能達標;不過,若能增加疫苗生產量,就能縮短時間並提早解封。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公衛團隊10日舉辦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解析國際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陳秀熙指出,截至3月6日,全球累計逾1.16億人確診。全球疫情流行曲線雖有趨緩,但速度很慢,因此防疫措施還不能鬆懈。6大洲累計施打逾3億劑疫苗,各洲疫苗施打率都有提升,但未來疫苗能否送到南美洲、非洲等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國家,仍值得關注。
此外,陳秀熙提到,今年預估生產疫苗約30億劑,以能達到群體免疫的70%疫苗接種率估算,高所得國家需11.5個月(2021年1月施打至2021年12月),全世界需23個月(2021年1月施打至2022年12月),如每年能增加10億劑疫苗生產量,達標時間就能縮短2至5個月,全世界最快2022年6月解封。
多國已開始施打疫苗,但可能面臨疫苗供應量不足的問題,也導致出現施打單劑及雙劑兩派之爭。對此,陳秀熙說明,一派認為應延遲第2劑疫苗施打,讓更多人施打第1劑,因為有證據顯示讓更多人施打1劑疫苗能比固定配給多避免23%至29%的感染。
另一派則認為應按標準時程完成2劑施打,如讓更多人施打1劑疫苗可能促使病毒進行免疫選擇,而加速病毒變異速度。但目前還無定論,仍需要更多科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