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唇族應定期口腔黏膜檢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約9成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習慣,醫師提醒,有嚼食檳榔習慣者應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篩檢),可早其期發現,有效降低死亡率。
 三軍總醫院家庭牙醫暨口腔診斷科主治醫師蔣孟達表示,台灣每年約有5,400名口腔癌個案,2,300人死於口腔癌,依國衛院研究發現,有吸菸、酗酒、嚼檳榔三種習慣者,其發生口腔癌之危險性較沒有此三種習慣者達123倍;若單獨來看,吸菸、酗酒、嚼檳榔之致癌危險分別為18倍、10倍、28倍,亦顯示嚼檳榔之危害。
 口腔癌患者罹病後,輕則毀容,重則奪命。但台灣地區約9成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習慣,且在台灣的齒齦癌和頰黏膜癌是口腔癌主要型態,蔣孟達表示,主要是因為嚼檳榔者把檳榔嚼塊置於齒齦和頰黏膜間直接接觸的關係。
 此外,口腔衛生不良、長期食用熱度過高的食物、口內不良的補綴物(如破損的假牙)或是尖銳的蛀牙,對周圍黏膜組織造成長期刺激及傷害、過度陽光照射(唇癌)、食物營養攝取不均衡、維他命A的缺乏等因素,也被認為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
 蔣孟達表示,面對病灶清楚明顯的情況,其實很明確可以立即進行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因此,針對抽菸、吃檳榔的高危險群進行有效篩檢,是降低罹患口腔癌死亡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口腔黏膜檢查,又稱口腔癌篩檢,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蔣孟達表示,若口腔黏膜檢查出疑似癌前病變(白斑、紅
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請儘速就醫確診,並遵照醫囑每3-6個月定期追蹤1次。此外,要立即戒檳榔、戒菸與戒酒,並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