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換膝關節 3招運動助復元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70歲的阿公因為右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不僅越來越疼痛還出現變形,經保守治療也沒改善,決定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他卻擔心是不是須限制活動,免得影響傷口癒合;專業物理治療師黃富明則建議,接受此一手術的患者最好在術後開始做運動,尤其推薦躺著就可做的3招運動,幫助降低水腫並恢復肌力及活動度,促進術後及早復原。

黃富明物理治療師指出,需要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者,以退化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主。此外,包括,肥胖、長期負重者、運動員或嚴重車禍有外傷病史者,也都是接受手術的高危險群。這些族群因為膝蓋嚴重磨損,關節損害,嚴重影響行動與生活,並經保守治療無效,故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在術後的復原上,黃富明物理治療師並建議經醫師評估後,患者能開始做運動,他並示範3招躺著就可以做的運動,一天做3回,反而能幫助患者及早復原。這3招運動分別是:

第1招「腳踝幫浦」運動。(記者王正平攝)

第1招「腳踝幫浦」運動,躺著,在患肢小腿墊上毛巾(或較硬質枕頭),腳踝往上勾、之後往下壓,每回30-40下。可幫助血液打回心臟,以降低術後水腫。

第2招「股四頭肌收縮」運動。(記者王正平攝)

第2招「股四頭肌收縮」運動,躺著,在患肢的膝窩墊上毛巾,膝蓋往下頂,每次撐5秒,做10-15下為一回。可增加大腿肌力,避免手術後肌力下降。

第3招「下肢滑行」運動。
(記者王正平攝)

第3招「下肢滑行」運動,躺著或坐著均可,患肢的腳跟往後滑行,角度維持在膝蓋不疼痛的範圍,做15-20下為一回。可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活動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