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氣候峰會 美再當國際領頭羊

美國總統拜登主辦「氣候變遷峰會」,除了對抗氣候變遷,也確有箝制中方的思維。(路透)

■蒙志成

美國總統拜登二十二至二十三日主辦「氣候變遷峰會」,邀請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領導人參與視訊。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宣布二0三0年之前的溫室氣體要減排百分之五十到五十二,這是前總統歐巴馬承諾的兩倍。碳排放量目前排名第一的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與石油、天然氣生產大國俄羅斯總統蒲亭,雖與美國正處於緊張關係,也都參與了峰會,並對減碳目標作出承諾。美國藉由氣候峰會,已重新建立對抗氣候變遷的國際領頭羊角色。

美國、中國大陸等國在氣候變遷峰會針對減碳目標作出承諾。圖為碳排嚴重的火力發電廠。(路透,資料照)

美國前總統川普以氣候變遷是人為製造的「騙局」為由,二0一七年六月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於二0二0年十一月五日生效。《巴黎氣候協定》旨在加強全球對氣候變遷威脅的反應,目標希望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低於攝氏二度之內,並努力限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該協定於二0一五年起草,有一百九十七個締約國,美國是唯一退出的國家,直至今年拜登上台首日才又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優先 川普退出巴黎協定

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主要為實現「美國優先」政見,將傳統製造業和石化產業的競爭力提升,背後有振興經濟、增加就業的考量。拜登的思維不同,他延續了歐巴馬政府的政策,承認氣候變遷威脅,在擁有科技優勢條件下,帶動新能源經濟出發,除了要減緩地球環境惡化之外,當然還有重返國際組織、與中國大陸進行長期競爭的國家戰略考量。

減碳的另一面,就是約制傳統石化業、製造業的經濟發展。一九九七年制定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條款。當時還是最大排碳量的美國就不參加,主因是排名第二的中國大陸也沒有參與,何必劃地自限;但是到了二00五年,中國大陸排碳量開始超越美國,至二0一九達到美國兩倍的驚人進展,今日的中國大陸已成了足以和美國競爭、甚至可能超前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如今,美國改弦易轍,除了對抗氣候變遷,從美中競合的角度來看,確有箝制中方的思維:

拜登改弦易轍 意在箝制中方

第一,川普政府接連退出國際組織,給了中國大陸更多參與國際社會的空間。如今,當習近平高呼回到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際,美國以「氣候外交」介入,可以得到傳統歐盟的支持。今年十一月一至十二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將舉行聯合國氣候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在此之前,美國拔得頭籌,對氣候變化作出努力,對重返聯合國體系取得了利基點。

第二,美國向來強調的「基於規則的國際規定」,所謂的規則,係出自諸如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組合的G20(二十國集團),目的是不受聯合國內諸多小國的影響;現在,美國在環境與人權上登高一呼,既可爭取國際形象,也較能得到受氣候變遷威脅國家的共鳴,具有拉攏、爭取小國支持的意味,也有利於美國重返聯合國體系下的國際組織。

第三,「氣候外交」與經濟發展高度有關。中國大陸有今日國力,還高調要「平視」美國,底氣就是經濟發展。但大陸經濟發展的動能仍高度依賴大量的碳排放。因此,從美中長期競合著眼,釜底抽薪就是從經濟著手,箝制中國大陸的GDP,並限制「一帶一路」中方在各國以燃煤為主的投資建設。

低耗能科技 美國具領先優勢

第四,美國此時扮演國際減碳領頭羊角色,除了扳回國際形象、政治正確之外,也在於美國對於再生能源、低耗能科技,目前正處於領先優勢。未來的能源發展模式,正朝向綠能、低耗能、再生循環的方向走,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可能產生新的轉變,美國現在就看得清楚,必須在科技優勢下搶得先機。

對中國大陸而言,在最後一刻才宣布參與「氣候變遷峰會」,並由習近平在大會上宣示「中國將力爭二0三0年前實現碳達峰,二0六0年前實現碳中和。」必然是經過了一段猶豫期。下這個決定主要眼著於:

其一,這是中國大陸能否展現大國風範的重要考驗。推動減碳、發展淨潔能源議題,連結「氣候外交」,能夠展現做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大國形象。

其二,今年十一月在英國就要召開COP26,中國大陸既然一直都強調「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參加氣候峰會並做出具體承諾,就是表態支持;否則,缺席或消極對應,反而會凸顯中國大陸在面對氣候變遷威脅時,缺乏人類集體共同利益考量,國際形象將馬上被貼上負面標籤。

低度政治議題 台較有望參與

「氣候外交」已呈現出國際新冷戰模式,亦即在傳統軍事安全、區域政治仍處於競爭、甚至敵對的情況下,還是能夠以環境等低度政治議題做連結的國際參與,畢竟,在經濟全球化、環環相扣的現實中,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連結、互動,而非全面脫鉤,如果全面杯葛,自己也可能受害。可以預見,繼「氣候外交」之後,與新冠肺炎疫苗相關的「公共衛生」馬上要登場,這也是美國重返世界衛生組織的切入點。

對台灣而言,傳統軍事安全、區域政治,多半處於被動;但對於低度政治議題如環境、氣候、公共衛生等,就比較有國際參與的機會。台灣能否在美國的協助下,重新回到世衛大會觀察員身分、參與《巴黎氣候協定》或成為觀察員,以及加入非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等,都值得去努力。

受到海平面上升嚴重威脅的太平洋諸島國,許多是我們的邦交國。圖為傳出淹沒危機的吐瓦魯海岸。(取自吐瓦魯駐中華民國大使館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正受到海平面上升嚴重威脅的太平洋諸島國,許多是我們的邦交國,在該區域因應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台灣具有一定程度的施力點,有機會爭取到更多國際支持。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中國改大陸 朱籲遵守憲法規定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法院黨...

藍智庫提30主張法案 盼賴政府好好回答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民進黨總統...

《懸疑驚悚小劇場第六十一集—人生唯一的自由,只有自...

本報訊 為豐富生活性、藝術性內容,中華新聞雲...

梅嶺梅子石塔種 品名在地化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梅子品種九成是石...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