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婦產科也是精準醫療的主角

■陳勝咸
 2015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啟動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所謂「精準醫療」與傳統醫學所採取一體適用的防治措施有別,特別注重於4個P,包括個體化(Personalized),故也稱個體化醫療;預測性(Predictive);預防性(Preventive);主動參與性(Participatory)。
 精準醫療(P4醫學)主角是個體,以病人為主,從基因(DNA、RNA)、有關遺傳學、蛋白質體學、代謝、細胞狀況及網路等等;把疾病細分,做到在分子層次,對病下藥或醫療措施,來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並用最適當劑量。精準醫療大大地改變了傳統醫療方式,最為人所知的例子,是美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在接受基因定序檢測,發現有家族遺傳性的BRCA基因突變,進而採取「預防性乳房及卵巢切除手術」來預防,當然,此種未雨綢繆的方式,好壞也是見仁見智。
 以往傳說中,吉普賽人聲稱只要一滴血,放在水晶球上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命運;而現在醫學已經進步到令人驚嘆,同樣地想從一滴血看出一個人的命運,只需把水晶球換成現代的分子生物儀器,這並不是傳說。從分子生物系的主軸DNA、RNA蛋白質作為生物標記(biomarker)疾病治療方法,不再只是藥物治療而已。目前大部分乳癌(台灣女性最多的癌症)、肺癌、大腸癌、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都已發展出明確的生物標記及適合模式,也就是了解基因等生物記號,據以作處理。
 婦產科的產前基因及微生物診斷,也是基於如此模式,當然也是精準醫療的內容,用來防治先天性遺傳疾病及感染;也從單一基因,逐漸演化成多基因。婦產科的精準醫療,在人體胚胎期就有應用到,也就是「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embryo pre-implantation gene diagnosis),可以最早知道胚胎的遺傳狀況。
 至於那些作為檢測的生物資訊,又從何處來。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是精準醫療的基礎建設,而且因國情、族群,有所不同;從目前熱門的癌症基因檢測,到各種疾病的檢測,都在火紅發展中。
 對於海量的基因順序,目前還是以DNA定序為準,透過PCR(聚合酶連鎖反應)始有大量DNA樣品,再於次世代的定序儀,迅速找出大量的基因資訊,藉由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找出更接近真實的答案,以供參考。
 (作者為台南市大安婦幼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