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灣烏龍茶主產季為春冬兩季,春茶一般都在清明前後,今年受乾旱影響產期略有延後,產量也減少三至五成,因雨水不足,含水量少,香氣有餘,厚度則略顯不如。
台南「奉茶」老闆葉東泰表示,烏龍茶是台灣主力茶種,春茶採收和冬茶相反,由低海拔往高海拔收,以阿里山為例,從瑞里、瑞豐、石桌一直至阿里山茶區最高的樟樹湖,目前樟樹湖已快採完,接著轉往兩千公尺的高山,像梨山產區繼續採收。
葉東泰指出,若以量來看,今年阿里山烏龍茶整體減產二至三成,茶葉小而薄,果膠質不明顯,濃度不高,品質「好壞參半」。原本春茶就重香氣,茶湯的厚度不如往年。但因市場不景氣,價格沒有浮動,一斤兩千元以上算是正常價。
另一家在阿里山海拔一千兩百米「飛仔寮」擁有自家茶園的金羽堂茶莊業者陳美藝表示,今年冬天雨水不足,春茶產量減少五成,這幾天拜及時雨之賜,大家延後採收,缺水造成春茶收成銳減,但有些因管理得當,做出來的春茶仍清香有餘韻,價格維持一斤二千四百元沒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