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影想 李崗要與世界接軌

李崗成立「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希望透過「影想」,共同「影響」這個世界。 (記者趙傳安攝)
李崗希望以舞台劇、紀錄片,透過宏觀角度看台灣歷史,以世界高度來看台灣。(記者趙傳安攝)

文/記者林雪娟

說起李崗,許多人的直覺是大導演李安的弟弟。航海系畢業的他,對電影執著程度,比起哥哥毫不遜色。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這句話套用在李崗身上,完全服膺,他不想汲汲營營賺錢,希望為這社會、世界留下什麼,成立「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製作感動人心的舞台劇、以不同角度詮釋的紀錄片,透過宏觀角度看台灣歷史,以世界高度看台灣。

推廣台灣故事 提升大眾視野

 

成長於文化底蘊深厚的台南,李崗年輕時為生計,做過許多工作,也豐厚了他的人生,從編劇、導演到監製,年過半百,李崗知道自己仍想拍片,但不想再被傳統的英雄主義或只以票房為考量的電影所綑綁,他成立「影想文化基金會」。希望以「影」概念,將冷硬的文獻轉化成大眾容易閱讀、觀看的作品,讓台灣自己的故事廣為流傳與發揮影響力,並以「想」方式推廣,提升大眾視野,能以多元的角度與世界接軌。

李崗表示,在製作《阿罩霧風雲》時,他深感公民社會得來不易,因為只有威權社會才有共識,公民社會是不會有使用政治力去操作,沒有標準答案的社會問題;他感嘆,歷史的觀點究竟是站在誰的角度?以往社會只有貴族有發言權,也因此具有歷史解釋權,成為「歷史為政治服務」的奇怪現象,許多事「國民黨不講、民進黨亂講」,許多事情加以簡化,或許求取到暫時解釋權,然卻會更累積深層仇恨,而小國島民心態,台灣置身世界之外,不關心地球事,台灣看不到世界新聞,世界也看不到台灣,島國民眾更遑論得知,世界是如何看待台灣。

希望建構思辨的公民社會,這條路雖漫長、艱辛,但李崗談起夢想,神采飛揚、眉飛色舞。(記者趙傳安攝)

影像記錄 探討過去現在未來

 

李崗成立基金會擔任執行長一職,希望提供深層的知識和思考空間,促進社會對話,開啟大眾新視野,基金會以影像紀錄台灣為志業,希望能將文獻影像化,探討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推動華人歷史文化保存與傳播,結合學術、紀錄片,電影三界優質人才,豐富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內容,以推廣藝術展演及文化教育為發展目標。

基金會多年來陸續完成許多作品,包括介紹台灣宗教共存的多元故事《與信仰對話》、基隆顏家家族史的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尋找1920》,透過台灣首位飛行員謝文達與朝鮮航空第一人安昌男,重現二○年代的世界局勢。

李崗所製作的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將於八月於台南文化中心演出。(圖/翻攝自基金會網站)
李崗所製作的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將於八月於台南文化中心演出。(圖/翻攝自基金會網站)

《光計劃》 是嘲諷也展現假象

 

李崗舉例,基金會將推出紀錄片《光計劃》,取這個名字,除代表從攝影鏡頭一窺世界,似乎也嘲諷,能聚光是因為黑暗所襯托,展現的或許是一種假象。李崗的「光計畫」,取材當年,深入剖析及探討一九四九年後,台灣國際及兩岸處境的發展軌跡,故事以「白團」開始;李崗說,大家熟悉的是中日八年抗戰,能想像日本人,就在大戰結束後不久,日方竟至台灣,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對抗海峽另一端的軍事顧問。

戰爭的背後,其實有多重「意義」;李崗說,中國大陸擁有許多資源,因此日本想要占領中國,雖然它的文化來自中國,但其文化內涵和習慣其實截然不同,共產黨不等同中國、另一政黨也不等同台灣,中國大陸是最大的資產而非負債,台灣該做的不是和其對抗,而是要去影響、改變中國大陸,進而改變全世界,要比的是高度、而非比仇恨,中國目前改革開放數十年,形成新型態,它和美國的狀況,值得所有人理性思考。

這樣的歷史、這樣的狀況,讓台灣跟世界接了軌,而其他國家又是如何看待此時「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境況;而這都是基金會,希望透過不一樣拍攝角度的紀錄片,讓所有人擁有更宏觀視野看待事物的角度。

《時光的手箱》 牽扯台灣國際

 

同樣的情況,也是李崗為何推出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將於八月份於台南演出的這齣劇,卡司陣容堅強,全劇以中、日文演出,先前推出即受到廣大迴響,去年受限疫情,今年捲土重來;李崗說,全劇並非「紀錄」基隆顏家事情,他也非獨鍾台灣五大家族,乍看或許是兩人情愛,然婚姻是兩個家族的事,而當時這些家族的言行,牽扯台灣脈動、影響國際。

基金會除電影、舞台劇作品,更開設I影想電影沙龍,希望結合「用影像說故事,擴展深度思考」,以電影帶動民眾思辨,協助台灣社會養成深度思考習慣,提供知識與思考空間,提升公民意識;前進校園開設的影像教師工作坊,希望培育高中職教師成為媒介種子,成為旋轉教育萌芽起點;影想電影院是為讓座談專家更能發揮所長,例如播映韓片,會邀請對相關議題熟悉講者深度完整介紹。

別以為拍電影就只能是相關科系者,基金會認為台灣產學合作未臻成熟,在文化創意影視相關領域脫節,陸續提供不同專業科系學生獎學金,希望訓練不同領域學子,從論文、微電影、紀錄片、小說散文,劇本到影片周邊商品設計,加深產學合作的實作經驗。

小基金會大志向 要影響台灣

 

李崗說,基金會很小,卻不間斷的想靠著微薄的力量,慢慢影響大眾,把「想」植入在「影」裡面。「民主社會是沒有共識的」,李崗體認公民力量的強大,因此比起透過一致性的教育,讓全民「一樣」,不如透過「想像」讓全民包容「不一樣」。李崗強調,這條公民最初的路很長,而且很難,但只要加入,就能持續擴展影響力到台灣各大鄉鎮。李崗就是扮演推手角色,希望透過基金會、透過「影想」,共同「影響」這個世界。

李崗的電影路,有太太陳煥華相伴,兩人相知相惜,共同打造夢想。(記者趙傳安攝)

太太陳煥華 最佳幫手及後盾

 

李崗的理想與夢想,太太陳煥華多年來扮演幕後支持者,當他最佳後盾,李崗導片、陳煥華為他處理各項雜務,認同李崗理念,陳煥華國外挑片時,總是能觸及李崗所思所想,在電影這條路上,夫妻倆攜手,一起往讓台灣的故事影響世界的道路邁進。

即時

博弈機房藏身台中西屯商辦 特警攻堅查獲160顆子彈...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三十歲陳姓男子...

鵬管處領騎課程超夯 香港車友自費參訓 百名額秒殺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交通部觀光署大...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