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1名67歲男性工作繁忙、交際應酬多,時常大魚大肉與飲酒,在天氣冷熱變化之際,吃完海鮮火鍋與喝酒後,右腳大拇指劇痛,檢查發現是痛風發作。在飲食調整與藥物的控制下,症狀才慢慢緩解。
北榮新竹分院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郭秉洋表示,痛風是由於血液中尿酸過高引起的疾病,尿酸鈉鹽堆積在關節腔中,久而久之引起關節腫痛發炎的情況。常見發作部位為腳的大拇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部位,另外也會影響到手部的關節。如果沒有控制,會漸漸在關節處形成痛風石,造成慢性疼痛與關節變形。
郭秉洋說,高尿酸血症是造成痛風主因,通常是因為高嘌呤的食物攝取過多造成。研究發現,痛風與飲酒,特別是啤酒、過多的肉類、動物內臟及帶殼海鮮的攝取有關。另外,含糖飲料攝取過多也會導致痛風。
臨床上,痛風可分4個階段,第1階段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抽血發現尿酸偏高,但沒有關節炎的症狀;其次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此時四肢關節處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第3則是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如果沒有適當治療的話,會有痛風石在關節處或軟組織形成,造成慢性的疼痛與關節變形。最後則是痛風性腎病變與尿路結石,尿酸鹽沉積在腎臟造成慢性病變,嚴重會導致腎衰竭,終身洗腎。
治療上,在急性痛風發作時,一般會先用消炎止痛藥和秋水仙素緩解疼痛,之後再評估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痛風的情況,並定期抽血追蹤。要預防痛風發作,每天水分一定要攝取足夠,避免過量食用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同時酒類的飲用,尤其是啤酒與含糖飲料,也要適度節制。痛風病人常有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情形,維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和控制體重也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