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鑑於這波疫情在短短半個月就奪走200多條人命,其中發病2-3天就不治比例占18%,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不諱言,擔心病毒株是否有特別的狀況,已進行基因檢測,也已採購2種單株抗體藥物,唯多漱口抗疫之說,目前實證不足。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從4月20日以來,目前統計確診個案共1萬0218例,其中1789人、17.5%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60歲以上3704位個案中,共計1239例、33.5%為重症。而在5月11日至6月5日以來的死亡個案都是本國籍,無移工和外國籍。
分析整體死亡個案的狀況,張上淳表示,從5月11日到6月2日的200多例死亡個案中,60歲以上占91.5%,發病到死亡以8至14天占40%最多,但也有18%是僅僅發病2-3天就宣告不治。
因此,張上淳不諱言,除了年齡、慢性潛伏疾病史外,也擔心疫苗有變異的特別狀況,需要再進行許多面向的探討與準備。
他進一步表示,在針對病毒株已請疾管署昆陽實驗室進行基因定序,持續監測,並對於系統面也持續探討,希望在醫院量能變得相對寬裕後,加速讓病人可以到醫院去密集監測、治療,避免再發生這樣的狀況。
同時,為治療確診者,指揮中心也緊急採購包含瑞德西韋、單株抗體藥物等藥物,至於採購藥物疑似遭美國撤銷緊急使用授權(EUA),張上淳也澄清,美國原有3款單株抗體藥物申請EUA,其中一款單價單株抗體藥物因對變種病毒無效,確被撤銷EUA,但我國採購的是另兩種雙價單株抗體藥物,並沒有被撤銷緊急授權。
此外,對於美國公衛院(PHRI)發表研究發現,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的漱口水,在模擬試驗中使用漱口水,有預防病毒傳播潛力,但需要進一步測試對人體真實療效。
對此,張上淳也表示,一天多次漱口,可減少口腔或喉嚨附近的病毒量,或許有一些幫助。但新冠病毒會侵犯上、下呼吸道,是否能單靠漱口水就清除下呼吸道的病毒,還需要更多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