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通風系統 恐加速病毒擴散

王家蓁主任提醒,不良通風系統可能加速新冠病毒擴散,改善室內通風、紫外光燈可降低風險。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WHO今年4月宣布氣膠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中心主任王家蓁與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共同指出,不良通風系統可能加速疫情擴散,加強空氣的清潔與消毒,對於阻斷病毒氣膠傳播鏈相當關鍵。

因此,改善室內通風、避免室內髒空氣的重覆循環、加裝含有可過濾氣膠微粒濾網如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或於室內加裝可有效抑制病毒活性的紫外光燈,可降低室內病毒氣膠傳播。

王家蓁主任強調,講話、唱歌、咳嗽,甚至僅是呼吸,會釋放出許多大小在5微米以下的呼氣氣膠,一旦被可能宿主吸進體內後,小顆粒的病毒氣膠可能越過鼻咽及上呼吸道直抵肺部更深處的細微支氣管甚至肺泡處而不被現行的鼻咽採樣篩檢所偵測到。

因此,若僅以飛沫或接觸傳播的防疫規格進行疫情控制,是無法完全阻止氣膠傳播的,「這也說明為何許多國內外確診者,是在明明已經保持社交距離、戴上口罩的情況下依然受到感染。」

王家蓁表示,保持懸浮狀態的氣膠,會隨著本身在呼吸道內產生時呼氣動作的氣流速度(如唱歌及呼吸所產生的氣膠速度即有所不同)、周邊環境氣流風向、室內通風系統,甚至建築物中央空調設計的影響,而流佈到超過現行規範之社交距離以外地方。

王家蓁提醒,紫外光燈雖能有效殺死病毒,但需安裝在適當位置,例如房間上方、空氣清淨機身內或空調系統內部,以避免直射人的皮膚或眼睛造成傷害。

另一方面,未來新的建築體也應強化通風系統的設計,以降低因室內環境通風不良所導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及傳染性疾病透過氣膠傳播的風險。

紀駿輝主任提到,經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病原體以氣膠形式於空氣中傳播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強烈地被注意且證實,人們應改善目前防護力不足的規範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