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大公衛專家9日指出,多數縣市新冠肺炎疫情已受控制,雙北疫情也未持續升溫,顯示3級警戒發揮效果。不過,由於小波流行不斷,疫苗施打率未達40%前,仍要嚴謹依循政府警戒措施。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舉行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解析台灣本土疫情現況。
他指出,從每10萬人確診發生率來看,除了雙北市較高,其他縣市疫情都已受控制,而雙北疫情也未持續升溫,顯示3級警戒發揮效果,透過快篩找到隱形傳染者,搭配NPI(非藥物介入)措施相輔相成,有效阻斷社區傳播,大都會區以高雄發生率低、表現最佳。
另,近期台灣本土確診個案致死率達2.83%,高於全世界平均(2.2%),陳秀熙分析有幾個因素影響,包括不同流行波和不同種類病毒、侵襲年齡隨流行波而不同、初始醫療能量分配有效性、疫苗影響重症和藥物治療會影響康復率和死亡、確診病例和隱性個案低報等。
舉例來說,義大利、英國、西班牙、美國在去年第一波流行侵襲老人等脆弱族群,造成死亡人數攀升,後來醫療量能已調配,輕重症分流,又開始施打疫苗,而台灣目前屬於2021年第一波流行,加上變種病毒影響,因此與國際間比較致死率時容易產生失真現象。
他也提到,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年紀越大者,住院天數越長,糖尿病、肥胖、心臟病、癌症、高血壓等等族群如染疫,都可能需要加護病房照護,且可能提高死亡風險,因此建議未來列入施打疫苗優先順序。
陳秀熙說,在熱點區設置快篩站,找到隱形個案,並配合NPI措施,是疫苗施打前最好的政策;目前台灣社區流行已受到控制,但如苗栗移工等小波流行不斷。因此,在疫苗施打率未達40%前,仍要依照政府警戒措施並嚴謹實施,才能讓疫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