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腦發炎 恐致腦霧精神不安

中央社∕舊金山23日專電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COVID-19病逝者的大腦出現發炎、基因變化和神經迴路受損,這可能是許多染疫者出現「腦霧」和精神不安的重要線索。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和德國薩蘭大學的共同研究成果,發表在這星期出刊的「自然」期刊。研究還指出,染疫死亡者的大腦,和其他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有極大相似處。

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威斯─柯拉伊表示,研究團隊沒有發現病毒侵入和感染大腦的證據,有些病患或許是因為病毒徘徊在大腦外圍導致神經系統發生症狀。

信使新聞今天報導,COVID-19主要攻擊肺部,但也伴隨著精神上的影響。有些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的問題,包括頭痛、妄想、「腦霧」(brain fog)、頭暈、疲勞和喪失嗅覺。

一名染疫的50多歲女病患苦於精神問題,說她在房子裡看到獅子和猴子。研究指出,染疫也可能引發中風。

31歲住在佛羅里達州的畢希霍夫,他於去年3月染疫後,苦於日常的慢性頭痛、記憶力衰減、腦霧、想不起某個字,出現協調性、聽從命令和轉換詞彙的能力不足。

他說,如果染疫者有失眠、無止境的疲勞和全身疼痛等沒法解釋或解決的問題,很明顯是出現全身性發炎症狀。

8個櫻桃般大小、染疫病逝者的腦塊,從德國運送到史丹佛大學進行分析,研究團隊比對12個正常大腦,找到染疫者基因活動異常的腦細胞有發炎症狀、大腦皮層的神經迴路有痛苦的跡象,這些狀況在阿茲海默患者腦部也看得到。

研究人員發現,染疫病故者的大腦被名為「巨噬細胞」的白血球免疫細胞滲透,巨噬細胞的作用就像垃圾車,尋找病原體、攻擊並清除之。在健康的大腦中,免疫細胞的數量則少很多。

COVID-19對腦部傷害的研究,在此之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染疫者腦血管變薄受損。日本有研究團隊偵查到染疫者腦腫脹。上月17日,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染疫康復者的嗅覺和味覺相關的腦組織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