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山上報導
疫情未解封,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則頻頻為大家做線上解碼,小至相思豆,大至火力發電廠,讓線上逛水道篇篇都精彩有趣,也讓水道博物館登上「台灣十大線上展覽」排行榜第六名,再展現水道的無窮知性魅力。
因為疫情哪裡都不能去,但疫情卻也造就了線上展覽和逛美術館、博物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大家隨時隨地盡情瀏覽喜愛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文學館等;對此,網路溫度計也特別設計了幾項指標,讓大家明白線上展覽誰最熱門、誰最受喜愛,而台南市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則名列十大之中,不愧是開園一年餘就創下百萬人次的精彩景點。

館方表示,封園之後已陸續發表近廿篇的水道精彩故事,不只將國定古蹟紅磚式建築的聰明設計仔細導覽外,還讓大家驚覺在園區內有南台灣首座火力發電廠,甚至還有似古蹟的美麗廁所,尤其還拍下被彩虹所妝點的博物館建築美景,供大家線上欣賞,此外,也介紹園區特別的植物,一顆顆小小紅豆,道盡了季節更迭。
至於園區內假扮成大樹的煙囪─煙囪基座,是火力發電廠的歷史見證,該紅磚砌成的基座,前後各有一個小小半圓型拱門互通的圓柱型設施,一般會以為是防空洞,其實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煙囪基座,當年要讓水由低處往高處,需要人造動力,因此火力發電就是好選擇,所以園區擁有南台灣首座火力發電廠,且為了充分排放廢氣,還設計高達三十六點三米的煙囪。
最特別的是如此高的煙囪為避免二次大戰成為美軍空襲轟炸的目標,當防空警報響起,員工就得爬上去將煙囪插上樹枝,裝飾成大樹躲避轟炸,館方說,可惜煙囪雖躲過二戰,卻在水道停止運作後,因擔心煙囪倒下釀災,只好將其拆除,只留下基座見證那個有火力發電的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