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不做PCR 柯P:醫院能力不足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北農、環南市場爆發群聚,北市府持續大規模PCR篩檢。台北市長柯文哲4日在防疫說明會中指出,1個月前不做PCR是因為當時各醫院做PCR的能力都明顯不足,直到6月中旬各醫院進口的機器都完備之後,才能像苗栗電子廠一樣進行大規模的檢測,而台北榮總在苗栗電子工廠的成功,也讓北市有信心可以做大規模PCR檢測。

柯文哲表示,在5月15日以前,台灣做PCR能量是很差的,因為1年多以來都很少做篩檢,到了5月15日以後,一下子案例大幅上升,才開始被迫從國外買檢驗機器進來,台灣大規模進行PCR,因此,6月中以後,台灣才有大規模PCR檢測能力,大家質疑為什麼當時不這樣做,答案是當時還沒有這個能力;這也就是為何當時中央會出現校正回歸的原因。柯文哲說,現在北市醫院有98%當天就會有PCR檢驗結果,未來政府主辦的大規模篩檢都會用PCR,不會用抗原快篩。

在北農的案例方面,他表示,這次批發市場共篩檢了13607人,有9位PCR陽性,但其中有3位是曾染疫過已解除隔離;但這3人Ct值都大於30,代表傳染性較低,會視同陰性處理,可進出市場。

柯文哲也同時說明萬人快篩的難處,像是北農的案例遠比想像複雜,每天1萬人到批發市場,每天來的人是不一定是相同的,而且來自全台灣各地,因此做了5千多例之後,發現實在太困難;跟苗栗電子工廠相比,苗栗電子工廠人員相當固定,造冊很方便,可以每個禮拜做篩檢,做個3輪就可以清零,而北農跟苗栗電子場的局面完全不同。

他強調,若每週要做一次1萬人數的PCR,即便是做了5次也無法清零,在當時就決定把全部的人都打疫苗,打了1萬4千多名,要14天才有效用,這段期間陸續有人感染,這幾天發現無症狀黑數實在太多,討論完以後,決定在7月8日以後PCR再篩一次,因為PCR陰性只能代表當時沒有感染,沒有症狀,還是有可能過了潛伏期會再發病。

另外,柯文哲也提到,最近台北市也有3處院內感染,發現都不是醫事人員感染,很多都是看護、洗衣工確診,所以醫院還是要負管理責任,到醫院工作的人,都要確保打過疫苗或PCR陰性。

柯文哲也說,台北市打過一劑疫苗的醫事人員,北市府也都有將醫事人員第二劑疫苗保留,只要7月中之前,需要打第2劑的醫事人員,都要求醫院要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