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宅在家 新營醫院職能治療師建議為幼兒安排規律性活動

疫情三級警戒幼兒園停課,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把握「規律性」原則安排孩子有興趣的活動。(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因應疫情3級警戒幼兒園停課,緊接著迎來2個月的暑假,精力旺盛的孩子在家中成為家長甜蜜的負擔。衛福部新營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黃俊誠建議家長把握「規律性」的原則,安排孩子有興趣的活動,並依孩子活動量需求與精神狀態彈性調整動靜態方式,便能在防疫期間增進親子關係又能豐富學習。

黃俊誠表示,沒有線上教學的學齡前孩童,生活型態改變後,最常見的就是作息混亂,睡前儀式失效,讓家長壓力大增。孩子晚上不睡覺常見的幾個原因,包括作息不規律、白天活動量不夠及睡前過於亢奮。這關係到家長安排活動的時機和選擇,若能用規律性原則安排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防疫在家也能讓孩子盡情放電與豐富學習。

黃俊誠說,防疫在家的作息不一定要與幼兒園一模一樣,但建議日常活動需維持一定的規律性,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較大的孩子甚至可參與討論安排時間,藉此培養其自律性,規律作息除了讓父母晚上能好好休息外,孩子在白天的情緒也會相對穩定。

另「依孩子的活動量需求與精神狀態彈性調整動靜態活動」,例如活動量較大的孩子,考慮早上、黃昏各排一個動態活動發洩多餘精力。在孩子最有精神的時段,則安排需思考的遊戲,例如拼圖、拼裝積木或桌遊,亦可趁此時段學習新知識。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指派一些常態性任務,例如幫忙曬衣服、倒垃圾或擦桌子等,在完成後多鼓勵誇獎,藉此培養責任感和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