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節令「小暑」,白天溫度飆高到三十三度,沒有一絲絲涼意,不過度冬候鳥先鋒部隊悄悄過境台南沿海,以鷸鴴科居多,在淺灘濕地覓食,鳥況逐漸熱鬧起來,台南地區將掀起一波賞鳥熱潮。
每年八至十月間沿東亞海岸線南下度冬的候鳥,大多會過境台南沿海,直到翌年二至四月陸續北返,事隔不到三個月時間,先鋒部隊又展開南遷之旅。台南市野鳥學會調查,七月在台南沿海就發現候鳥過境,如青足鷸、赤足鷸、黑尾鷸、翻石鷸、彎嘴濱鷸、小環頸鴴、蒙古鴴、黑腹燕鷗、紅嘴鷗、小燕鷗,數量並不多。
赤足鷸有末端暗色的紅嘴、鮮紅的雙腳及白色眼圈,還有一道短短的白眉線,多半出現在沼澤、潮間帶、水田等濕地環境,小環頸鴴於淺灘濕地行走覓食,鷗科候鳥則在魚塭上空翱翔鼓翼尋找食物,一旦發現獵物就俯衝水中捉魚。
淺灘魚塭有鷺鷥聚集覓食,大白鷺的體型頗為高身兆,脖子折曲成S形,不難辨認,大白鷺這幾年打破以往冬候鳥的習性,幾乎一整年待在台南地區,甚至築巢繁殖成為在地留鳥。
鳥會指出,八月中旬過後,度冬候鳥隨鋒面集結過境,運氣好一點,可以見到數以千計的候鳥掠過天空,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