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41歲男性,平時不僅喜歡吃精緻、高熱量食物,也愛在下班休息時喝啤酒看電視。然而,有次男子接受身體檢查,竟發現自己罹患B型肝炎且合併有中度脂肪肝問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肝癌常見的危險因子就是B型、C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這些危險因子可藉由定期追蹤,藥物控制及治療,解酒等等來得到改善,進而預防肝硬化及肝癌的形成。
台灣的肝癌發生率排名目前雖然已經從以前的第2名降至第4名,但在癌症死亡率方面還是高居第2。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約13,000人。梁程超說,其主要原因在於肝臟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並演變成為慢性肝炎患者時,肝臟會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由於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肝臟神經多在肝表面,當肝臟發生病變,症狀不明顯也不會有明顯疼痛,這也是為何肝癌等到有明顯症狀後,被確認時往往已進入晚期。
梁程超指出,保護肝臟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篩檢方式簡單又快速。藉由血液檢查搭配上腹部超音波,可有效診斷有無脂肪肝的形成。若發現肝臟可疑陰影,可搭配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施打肝細胞特定性顯影劑的檢查,補足超音波掃描找不到的可疑病灶,完整掌控肝臟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