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葬被接受 市府續推海葬

啟用一個月的仁德生命紀念園區環保葬專區,已有五十六人申請,民眾接受環保葬,以簡單隆重方式,和家人說再見。(民政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推環保葬受到民眾支持,今年推動海葬,民眾只要接受,可擁有優惠。民政局說,綠色環保葬,以簡單隆重方式,和家人說再見。

民政局說,目前多數人選擇處理較為方便的火葬,台市火化率已達九成八,火化後大多選擇晉塔安置先人,而樹葬、花葬、海葬、骨灰拋灑或植存等環保自然葬,因環保意識抬頭,近年來 也逐漸為民眾所認同及接受。

市府一0三年於大內生命紀念園區,規劃全國第一座公立「骨灰植存專區」,全區面積約五千平方公尺,區內遍植蘭嶼柿、紫黃、土密樹、洋紅風鈴木、楓香、檀香柏等及草皮,綠意盎然,使土地可永續循環使用,符合節葬、潔葬、簡葬的綠色環保殯葬理念。

為提供更多元的環保自然葬法,今年推動海葬,民政局更提供配套優惠措施,十月底前免收火化、火化後再處理費及等待出海期間一個月內骨灰免費暫存方案,搭乘市府租賃船舶,有三名可免支付相關出海費用。民政局說,至五日,已有兩位市民申請,在人生中最後一段旅程,回歸海天一色世界,作為人生完美句點。

民政局說,簡單隆重說再見,民眾多能接受環保葬,願意回歸自然,把土地遺愛後人,永續使用。仁德區設立的生命紀念園區環保葬專區,啟用一個月,申請件數五十六件,大內骨灰植村區至今突破四千人。民政局長姜淋煌表示,親人與逝者關係,不會拘泥於葬禮採取何種形式而停止,讓感念與思念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