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治水問題報告 提改善對策

東、北區交接的小東路地下道,因豪雨一週淹水多次,水利局除加強抽排,待南鐵地下化工程完工後,將填平解決淹水問題。(議員李鎮國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近來豪雨不斷,氣候變遷下,短時強降雨讓側溝、雨水下水道防護標準,成為治水新挑戰。水利局說,台南市先天地勢低窪,治水工作複雜困難,中央和地方合作,已讓淹水面積縮小、淹水頻率降低及淹水時間縮短;市長黃偉哲強調,治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求市府團隊必須繼續努力。

水利局九日於市政會議針對治水問題提出報告。水利局表示,近日強降雨,加強排水清淤、抽水站、水閘門、移動式抽水機及工程等防汛工作心,並進行雨情監視、災情通報及處置作業,總計五十二座抽水站啟動,總抽水量超過二0七0萬噸,相當八二八0座國際標準游泳池水量。

由水利局管轄滯洪池共十七座,滯洪量約三八四萬噸,近日豪雨期間滯洪量約為六一0萬噸,防水擋板分配給仁德等十七個易積淹水區公所運用並預布四五一台移動式抽水機加速抽排;針對市區部分道路或地下道等積淹水路段,將進行系統性檢討改善,加速內水排出。

七月底時,二十三個行政區達豪雨、七個行政區達大豪雨等級。分析致災原因,水利局說超過側溝及雨水下水道保護標準,雨水宣洩不及、部分地區地勢低窪、排水不易、外水高漲、內水不易排出。其中潭稅橋涵洞,因鄰近港尾溝溪,地勢低窪,內水不易排出,除增設抽水機、設閘門,利用防水擋板及沙包圍堰。

至於小東路地下道因地勢低窪且落葉容易阻塞排水,於機車道加設移動式抽水機並研擬截流及加強抽排方案,待鐵路地下化完成後,填平小東地下道解決淹水問題。至於沙卡里巴市場,路面高度低於海安路和中正路,除設防水檔板、提供沙包及抽水機,日後除提前預測,並以滯洪、池逕流分擔,針對瓶頸段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