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城隍廟農曆7/3公普放水燈

安平城隍廟於農曆七月三日(國曆八月十日)在金城活動中心旁的安平漁港放水燈,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將水燈放入水面。(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農曆七月鬼門開,安平城隍廟公普放水燈,今年輪值的海頭社,十日下午在安平漁港舉行放水燈儀式,十一日(農曆七月四日)安平城隍廟也將舉行走赦馬、牽水藏車等儀式。

安平城隍廟創設於清乾隆年間,為安平四大公廟之一,每年七月的城隍廟公普,皆由各角頭廟輪流擔任主普,等公普完畢,其餘角頭廟始進行私普,當地自古即有「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的俗諺,民俗傳承迄今,至少已一百多年,安平由原先之六角頭增為十角頭,各角頭廟輪流擔任城隍廟公普的模式仍持續而未中斷,更在二0一八年十一月,被市府文資處公告登錄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

安平城隍廟,於農曆七月三日(國曆八月十日)在金城活動中心旁的安平漁港放水燈。(記者陳銀全攝)

安平城隍廟公普放水燈,今年則輪到海頭社,十日下午,在道長王泓儒主持儀式下,至金城活動中心旁的安平漁港放水燈,接著舉行放山燈。每個水燈寬和高約一尺多,主要是告知水中的「好兄弟」,農曆七月已到,可以上岸接受陽間民眾的「招待」。

地方耆老指出,農曆七月三日由角頭廟舉行公普後,農曆七月四日,安平城隍廟接著舉行普度;安平地區老一輩至今還流傳「城隍廟普月頭,灰磘尾普月尾,普紅圓三色粿」的諺語。

根據安平城隍廟沿革指出,乾隆十四年水師協鎮沈廷耀建安平城隍廟,乾隆五十年水師協鎮丁朝雄修,民國六十年整建,現今廟宇為民國七十八年重修落成之貌,依傳統閩南式建築,坐北朝南,由前殿、拜殿、正殿建置而成,主祀安平鎮城隍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