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陳俊文∕綜合報導
鹽水國小推出夏日樂學活動,推出手創竹藝課程,引進社區資源「津之竹藝教師」,將在地藝術課程帶進校園。北區開元國小十三位學童化身為小小記者,從在地人的視角報導家鄉歷史、地理變遷和訪談耆老的生命故事。
鹽水國小指出,鹽水月津港曾經繁榮一時,是商賈聚集之處;鄰近的白河、東山的竹製品都會運往鹽水來,鹽水國小正門前的「朝琴路」舊名「竹仔街」;今年夏天延續竹藝創作美學,鹽水國小以「月津蜂華知竹創藝」為主題,向國教署申請夏日樂學計畫,讓已停課數月的孩子,在做好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到校進行實體美學學習課程。
校長王惠足表示,今年學校初次辦理夏日樂學計畫,受疫情詭譎多變影響,活動辦理不易,在做好防疫規範下,讓孩子重回校園,看見老師指導孩子時溫馨的互動畫面,是疫情下校園裡最美麗的風景。

北區區公所與開元國小合作舉辦「二0二一年暑期小小公民記者工作坊」,由張淑老師策畫,於八月九日至十三日展開為期五天的「採訪」工作,希望透過初階田野調查及小小公民記者訪談、攝影等培訓課程,鼓勵開元國小學童走入社區,觀察自己家鄉及生活周遭人事物。
為了應付小小記者的採訪,包括長勝里當地大廟主任委員許俊雄、里長吳澐晏和社大環境講師李武昌等都要接受小朋友的詰問,並一一作答。
開元國小近年因鐵路地下化帶來的改變,學校西側的遊樂器材、圍牆和樹木被移除、鄰近開元國小和的人行陸橋也面臨拆除的命運。校長李添旺表示,透過攝影表達孩童們對於自己生活周遭人、事、物改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