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腎結石患者逐年增多,罹患年齡漸廣,醫師指出,臨床上就有一名2歲小娃罹患腎結石,首要考量就是選擇更安全、風險更低的手術,最後透過使用專利的吸石清導管,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及熱傷害,術後隔天就出院。

收治2歲小病童的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竣凱表示,腎結石並非成年人才會罹患,這位小病患一出生就感染開放性肺結核,因免疫力未完全發育,肺部出現多處感染,抗生素療程漫長,改善肺部及骨頭後,竟然爆發多顆腎結石、腎膿瘍、輸尿管狹窄及輸尿管結石。
因為有些病患身體不堪承受傳統手術的開刀風險,若又遇到頑固型結石、鹿角形結石或巨大結石,像是體外震波碎石手術需4-5次手術,完全排除的成功率低。
至於經皮腎穿刺手術則需將導管由後腰部穿刺進入腎臟,利用儀器震碎結石,術後需插入腎臟導管及導尿管,住院需5-10天觀察,雖成功率高達9成,但恐有大量出血或感染風險。
因此,像這樣年幼的兒童,許竣凱表示,如何選擇更安全、風險更低的手術會是首要考量,而相較於傳統軟式輸尿管手術,新式軟輸手術就因使用專利的吸石清導管,將打碎的碎石粉末及水吸出,有效降低了手術時的感染風險及熱傷害,並成功清除結石讓兒童隔日出院,父母也終於放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