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腸癌RAS基因檢測 拚延命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右)、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梁逸歆醫師攜手表示,轉移性腸癌可以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的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命機會。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63歲的郭先生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卻長期輕微腹瀉和鉛筆便,在去年初例行健檢中,在肝臟超音波竟揪出轉移性腸癌,讓他在低潮後選擇相信醫師的專業,透過RAS基因檢測決定療程,爭取到手術與延命機會。

收治郭先生的高醫附屬中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腸癌治療邁入精準醫療再升級,即使是轉移性腸癌病友,也可以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的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命機會。如RAS基因無變異者,優先考慮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相較於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整體存活延長6-10個月。

王照元表示,高醫歷經6年研究也顯示,在173位RAS基因無變異之轉移性腸癌病友的標靶治療差異,結果顯示,一線接受化療併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治療的組別,中位存活期長達40個月,比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多10個月。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為主,但腸癌標靶藥物概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anti-EGFR)」和「抗血管新生標靶(anti-VEGF)」兩種,病友在確診為轉移性腸癌後,應該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占6成,建議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讓腫瘤獲得較佳的控制。

腸癌腫瘤轉移至肝臟,倘若無法直接以手術根除性治療,則必須先使用精準有效的標靶藥物與化學治療,進一步使得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況,轉變成能夠進行根除性手術,方能提升病友生活品質和延長存活。

梁逸歆指出,根據台灣本土的健保資料庫分析結果顯示,在將近1萬3千名的轉移性腸癌患者,於初治療時併用化療和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顯著有助縮小腫瘤,較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者,可增加將近多1成的手術機率,同時也更延長平均存活時間。

楊純豪表示,健保從6月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幫助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更精準用藥,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

即時

〈青春藝研堂〉家齊探索峇里島 共舞嘗牛肉丸

家齊高中辦理國教署大手牽小手國際交流活動,...

〈青春藝研堂〉大專校院社團評選 南應大雙特優

台南應用科大學生組織及社團積極參與校內外各...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毒品藏床下想裝傻 土城警一舉破獲毒品及侵占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警察局土城分局...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