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至今,不論是接種哪一種疫苗,多少都有民眾出現全身酸痛、疲倦想睡以及低燒等副作用,甚至有些民眾會出現嚴重的頭痛、腹痛、呼吸困難、胸痛、喘等症狀。對此,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建議民眾,施打疫苗後,在日記上針對特定時間做標記。AZ是在施打後4至28天、莫德納是在施打後14天內做記錄,在這段時間內密切觀察症狀,才是預防的重點。
打完疫苗後出現甚麼樣的嚴重副作用需要擔心?萬一發生血栓該怎麼辦?陳翰興表示,以AZ疫苗來說,血栓常見的症狀有嚴重頭痛、視力改變、癲癇、嚴重腹痛超過24小時、嚴重胸痛、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紫斑與瘀青。莫德納疫苗可能會發生的心肌炎則是出現胸痛、喘、心跳加快、顫動等症狀。
他建議民眾在施打疫苗後,可以在日記上做標記,並觀察、記錄這段時間內的密切症狀,才是預防的重點。而根據統計,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族群中,血栓多發生於20到40歲的男女,心肌炎則常見於不到30歲年輕男性身上,兩種副作用的發生也並非是大家想像中的老年人。
究竟接種第幾劑才會發生?陳醫師說明,最近台灣記錄的疫苗不良反應,很明顯的是AZ大於莫德納,因而造成大家一窩蜂都去搶莫德納疫苗。但要特別提醒的是,mRNA(莫德納、BNT疫苗)接種「第2劑」時反應會較第1劑大。而腺病毒載體(AZ疫苗)「第1劑」反應較大,第2劑則相對緩和,由於台灣目前施打仍是「第1劑」居多,因此大多民眾才會認為AZ的副作用大於莫德納,實際上仍需等台灣普遍施打完第2劑疫苗才能確定。
打疫苗有點像是照妖鏡,會把你身體原本沒處理好的問題放大出來,所以要擔心的其實不是疫苗本身,而是自己原本有的慢性病有沒有控制到位。因此建議有心血管慢性病的病人,只要近1個月內沒有症狀且都有定期配合醫師追蹤治療,那就一定要施打疫苗,因為患有三高和心臟疾病的病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症狀會更加嚴重,唯有透過接種疫苗才能大幅降低住院和重症的機率。
陳翰興強調,如果真的出現這些罕見的副作用,應儘速就醫,因為罕見的血栓和心肌炎的副作用大多是可以治療的,致死率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