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首次健檢 發現大腸癌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50歲婦人第一次接受成人健檢,竟發現靠近直腸的大腸有顆約2公分腫瘤,醫師研判是原位癌,立刻以大腸鏡切除。
 宏仁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明師說,大腸直腸癌早期沒症狀,當胃口不好、體重減重、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排便有急迫感,可能已是第2甚至第3期了。
 江明師表示,大腸息肉是大腸黏膜表面不正常增生的腫起組織,分為增生性與腺瘤性,增生性息肉通常長在乙狀結腸或直腸,外觀微小且較平坦的突起黏膜,顏色和周邊黏膜相同或略白,這種息肉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很低,多半不需處理。
 他說,腺瘤性息肉有時是癌症的前身,長在大腸各位置,顏色偏紅且形狀多元。但腺瘤性息肉也有良性,如果腫瘤還在大腸的黏膜層,有一層膜包覆,沒有浸潤到粘膜下層,稱作原位癌,只要沒轉移,接受大腸鏡切除即可,如果到了大腸癌第1期,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也高達95%以上;假如腫瘤周邊呈不規則狀,則要化驗是否已轉為惡化腫瘤,開始擴散轉移。
 江明師指出,很多癌症早期都沒症狀,民眾以為身體沒有不舒服就不定期健檢,尤其像大腸息肉癌化較緩慢,如果是小腺瘤,往往5~10年後才會演變成大腸癌,無聲無息更容易被忽略,唯有定期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才能發現。
 他建議民眾多吃新鮮水果,以魚肉、瘦白肉取代紅肉,多吃汆燙蔬菜,規律運動,並利用國健署提供的50~74歲每兩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即時

巡查農地遲未返家 田寮婦人疑遭暴漲溪水沖走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67歲...

扮鐵路工偷電纜 再犯被逮正著

本報綜合報導 台鐵花蓮臨港線為貨運支...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