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攜社大辦展 籲環保養蚵

市議員們以行動挺沿海友善養蚵與海共生的水環境新模式。(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議會與台南社大合辦「與海共生─友善養蚵促進展」,昨日在市議會一樓大廳開展,展出的社大海廢社同時呼籲議會的民代們能針對屬於河流內、潟湖內養殖的浮具也應修改自治條例納管,還給台南沿海友善養蚵與海共生的水環境。。
 昨天議員吳禹寰、同麗津、許又仁、趙昆原和穎艾達利等關心台南沿海養蚵環境,邀請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合辦《與海共生─友善養蚵促進展》,展出台南社大連續十四年進行台南市海灘養蚵廢棄物的調查結果,並責請有關局處於業務報告審查會議中,提出改善成果報告及明年預算使用方式,展現新科議員希望促成問題解決的深度與問政企圖心。
 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前社長林俊成表示,在台南海邊撿了十四年的垃圾,每年都是同樣的廢蚵棚、保麗龍碎屑滿布沙灘,但年復一年,還要撿多少年?昨天與會的議員們都說,希望推動現有保麗龍浮具的替代選項改良;另外針對每年大量的廢棄竹製蚵棚,可測試發展為人工魚礁等生態蚵棚,另放養的鹿耳門溪及曾文溪口等養殖作業應納入牡蠣養殖條例的管理。
 台南社大海廢監測行動召集人晁瑞光指出,去年通過淺海牡蠣養殖條例修正,規範保麗龍浮具要加包網包覆,市府也推廣EPP及硬式浮具,但效果並不好,所以未來要確實估算養蚵後續處理的成本,浮具使用應朝逐年降低及禁用保麗龍浮具及限制發泡塑膠製品浮具方向修法。再則應補助在對環境友善永續的養殖設備的替換。另現行自治條例僅監管淺海牡蠣養殖,屬於河流內(如鹿耳門溪、曾文溪等)、潟湖內養殖的浮具也應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