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念善行善 方澄科

長年公益付出、不求回報,方澄科獲選台南「好人好事代表」肯定。 (台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提供)

做對的事,人生更精彩;把事做對,人生更快樂。

文/記者陳佳伶

台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理事長方澄科,年幼時家境清寒,10多歲就到建築工地當木工學徒,歷經嚴苛的養成訓練「出師」,木工專業品質受好評,曾獲選全國模範勞工「勞工楷模」;蓋了大半輩子的房子,事業有成交棒後,看到社會角落弱勢族群的境遇,有太多的心疼和不捨,善念一起,貢獻木工專業技術回饋社會。

台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修繕志工服務隊,到各地服務,勞工局長王鑫基(前排左五)前往現場加油。(台南市勞工局提供)

在台南市前任市長賴清德、現任市長黃偉哲和勞工局長王鑫基等人的鼓勵下,他帶領工會志工加入職災勞工弱勢家庭房屋修繕行列,台南各相關工會紛共襄盛舉,形成善念循環,不僅在台南修繕,還送暖給外縣市弱勢家庭,方澄科也獲選「卓越工會領袖」。

方澄科常分享「沒有報酬的志工工作,越做心情越好」,他長年的公益付出、不求回報,獲選台南「好人好事代表」肯定。

方澄科有所感的說,回首人生路,充實專業本領,發揮螺絲釘功能,「不要小看自己」,每個人都能為社會多做一些事,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家貧 小學畢業立志扛家計

方澄科民國40年出生於台南安南區,家中有4名兄弟姊妹,他是長男,上有大姊、下有弟、妹。

方澄科說,幼年時家境不好,父親以牛車載大豆等雜糧到工廠掙家計,有空時得回西港鄉下老家務農,種地瓜、稻子,增加收入;看到父親的辛苦,身為長男的他,小小年紀就立下幫忙扛起家計的心願。

國小畢業後將升學機會留給弟妹,先到電扇工廠工作,他笑說「當時一天的工資才6塊錢,根本無法改善家計」,做了幾年後,決定改到建築工地當木工。

姊夫引導 工地當木工學徒

「回想起來,姊夫可以說是我的貴人」,姊夫鼓勵和引導下,抱著「學功夫」,學一技之長的心情,轉到建築工地,當起木工學徒。

憶及年少時艱苦的一段,方澄科搖著頭說,「學功夫」過程辛苦,營造工地工安意外風險高,烈燄下的工作環境,經常汗如雨下,身上的衣服常被汗水浸溼,溼了又被陽光烘乾,一身汗臭味。

有時工作沒有做好,免不了遭責罵,「男兒有淚不輕彈」,只能強忍住淚水,不在人前掉淚;嚴苛的學徒生涯、勞力付出,職業傷害病痛不在話下,只能「吃苦當做吃補」。

為掙5倍工資 從不喊苦累

方澄科說,辛苦的工作環境,也磨練出自己吃苦耐勞的個性,這是日後自己成長的重要養分!尤其「一天30元的工資,這是在電扇工廠的5倍啊!」能幫到家計,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方澄科不諱言,一開始是為了家計,才決定投入建築土木產業,磨練幾年下來,一路摸索、也磨出對工作的熱情。

磨練出工作熱情和使命感

「這行業真的不簡單!」一路學習釘板模、放樣等技術,學會將設計圖上的結構尺寸,放大到現場施工範圍,在施工基地要能做精確的測量定位,確定柱、梁、牆、板的位置,「越學越有趣」、更深感自己的不足,拚了命跟著師傅們學習。

方澄科說,想承攬模板工程,還要學會評估成本,價格算高了,在競爭激烈的這行,生意不易上門;價格算少了,要小心自己賠錢,發現這是一門很高深的技術和學問,隨著入行一步步接觸更深,對這個行業益發尊敬,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退伍後更進一步用心鑽研,23歲創業,發現建築營造包羅萬象又極富挑戰性,土木施工是一切工程的基礎,重要性不言可喻,他一貫對施工工程有高品質的堅持,同時也自我要求,保證工程得依原先設計的規範,並且如期、如質完成;在客戶滿意笑容下,慢慢打出口碑,也帶來成就感。

方澄科結合志工到外縣市修繕弱勢家庭房屋,當地的民眾獻花。 (台南市勞工局提供)

發起成立工會作為工人後盾

在營建工地釘板模、施作各種木工工程,在在有工安風險,看到不少職災案例,加上「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看到一些木工同業發生急難需要救助,有時求救無門的無奈,方澄科深刻體認出必須成立工會,做為工人的後盾和保障。

近40年前,他站出來成為木工業職業工會的發起人之一,聯合有相同理念的一群人,積極的推動台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成立。

他嚴肅的說,營造業工作環境不比服務業、科技業,常要忍受日曬雨淋,很多年輕人不想做,缺工問題嚴重,甚至影響到公共工程的進行。事實上,從事建築板模工程,收入還不錯。因此,他鼓勵對這行有興趣、肯吃苦的年輕人加入,由工會輔導考技術證照,透過一批批年輕人力的專業訓練,期許能為此行業培育更多新血,他也樂於傳承自己的專業技術和經驗。

樂於提攜後輩開心後繼有人

在培訓過程中,看到不少對木工有興趣、有天分,又願意吃苦年輕人,有如看到當年自己的身影。

不少年輕後輩不僅可提供客製化產品,滿足客人需求,也積極參與各種木工比賽,展現高超的木工技藝,能以木工專業技術撐起家計,他為這群後輩感到高興,更高興木工專業技術後繼有人。

方澄科帶領志工為各地職災勞工以及弱勢家庭修繕房屋。 (台南市勞工局提供)

退休後 組成修繕服務團隊

方澄科說,年輕時為家人、為生活盡全力打拚事業,也拉拔自己的孩子順利長大成人,如今將事業傳承交下一代經營,退休後多出很多時間;夜深人靜常自問,「自己還能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來回饋社會?」經慎重思考,決定在能力許可下,再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工會成立30週年會慶時,發願籌組修繕服務團隊,並結合一群具愛心的會員加入當修繕志工,共同以木作專業技術,協助台南地區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改善居住環境、並期望能達到拋磚引玉效果。

請求案件多 擴大服務量能

方澄科說,首場修繕在同年7月由和順國小教室起跑,從教室公布欄換修開始,同年12月台南市勞工局提出職災勞工弱勢家庭房屋修繕個案,請求協助;後來,案子一件件的來。

起初以木作修繕工程為主,隔年經勞工局協調及幫忙,結合泥水業、電氣業、油漆工程、鋁製品、金屬建築結構志工菁英,共同加入修繕行列,從破舊房屋拆除、搭建鐵皮門窗、泥作塗裝、木作隔間裝修、油漆粉刷及衛浴燈具線路安裝等系統性整合資源,來協助弱勢家庭,擴大服務量能。

台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理事長方澄科,木工專業技術一級棒。(台南市勞工局提供)

結合各工會志工打造溫暖家

方澄科皺著眉說,每次的房屋修繕勘查,常讓人「揪心」,很多弱勢家庭沒有完整房屋可住,看到案家天花板嚴重剝落塌陷,在屋內克難的掛起帆布遮風擋雨;屋內處處壁癌、電線老舊,暗藏危險;屋內居然連衛浴設備都沒有,必須到屋外上廁所、克難洗澡,看到環境惡劣情況,內心很受衝擊。

「台灣是個富足的社會,除非親眼目睹,否則很難想像,在社會邊緣的角落,還有人居住在這樣惡劣環境中。」

這些弱勢家庭成員,不少是領有身障手冊、低收入的弱勢族群,還有複雜的家庭問題,在在需要大家伸出援手;每次現勘後,內心就要難過好幾天,和他們相比,「我們是何等的幸福,豈可不惜福?」於是積極擴大工會修繕志工隊成員加入修繕行列。

方澄科說,「很感恩工會夥伴力挺」,陸續有夫妻檔,還有父子檔或全家人一起當志工,利用工作之餘或假日,深入各地作工,甚至跨出台南到外縣市幫忙修房子,志工齊心付出,在一次次任務中,展現凝聚力,大家也學會更珍惜身邊擁有的幸福。

修繕工作比建案更具挑戰

方澄科說,45年的板模木工業生涯,建造了許多的大樓與房子,回首過去用心參與的建案,成為很多人溫暖的家,很感欣慰;不過,一路走來,最有挑戰的還是當修繕志工。

由「職災勞工弱勢家庭修繕」到「有情有疼心ㄟ厝」,及目前的「做工行善團」,最初是台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發起,由勞工局長王鑫基將善念促成,時任市長的賴清德認同又感動,協助募款,解決經費問題;繼任的市長黃偉哲也大力支持,結合各工會不同專業才能,大家齊心協力為弱勢家庭修繕房屋。

由台南區擴及到外縣市,木工工會志工夥伴合力釘起140餘修繕房屋,將殘破不堪的房子,變成溫馨又溫暖的家。

幫弱勢修房 心靈更加富足

方澄科笑著說,年輕時蓋房子有所得,靠勞力付出掙家計,現在修繕房屋完全是義務付出,沒有收入卻感到身心靈更富足,也找到自我核心價值;為了完成弱勢家庭房屋修繕的使命,參與的工會志工出錢出力手心向下,不求回報的精神,感動了很多人,也讓台南這個城市充滿愛和溫暖。

方澄科除了在自己本業中積極行善,也參與各種社會服務,隨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論善行大小,都不求回報。

方澄科感性的說,勞工局長王鑫基常分享,「做對的事,人生更精彩」、「把事做對,人生更快樂」,一路走來,對這句話有更深的領悟。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數十年,即使我只是個木工,也能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各行各業也是一樣,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只要願意付出愛心,就能共同打造溫暖的城市。

即時

蚵農損失慘重 黃麗招代請命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蚵品質佳,...

陳秋萍爭Ubike第三人責任險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Ubike...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